本週頭條
社論
台灣看台灣
台灣研究院ITS 專欄
台美要聞
讀者投書
白鴒鷥
攝影小常識
台美人
「七崁客」專文
鳳凰花
阿土臭彈
「話仙」專欄
「第一欄」專刊
山百合
生活與健康
杏壇漫談
時事論壇
特別報導
醫藥與生活專欄
工商經濟
理財專欄
美東社區
美西社區
美南社區
東南社區
中西部社區
台灣(及其他)
加拿大地區
北加社區
南加社區


新聞搜尋


訂閱報紙 / 與我們聯繫



IFIC TIMES NEWS

TACL 2009-2010
Journalism Internship
Application Form



白鴒鶯:從自我表現到隨順無住-蔡蕙香繪畫的內心轉向/楊平猷(2013-04-04)

從自我表現到隨順無住  蔡蕙香繪畫的內心轉向

楊平猷 專訪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圖10
圖11
圖12
圖13
圖14
圖15
圖16

知道蔡蕙香這個畫家,是因為洪逸凡和李淑櫻的談話中時常提到。他們都是新藝畫會的成員,也都是法國藝術沙龍的入圍者。但第一次對她的畫作印象,是在2011年師範院校主辦的台灣傳統週「鄉情展」中,準備文宣資料時,李淑櫻傳給我的相片「睡蓮」(圖1)裡看到的。

這是一幅三件式的聯成畫作,主題簡單清楚細膩,清晰穩健,潔淨無染是一般的感受。但進一層又可以發現,這個寫實畫作,透露的不只是古典藝術的外相形色描述,而更傳達著一個現代畫家面對表現的主題時的內心遠離與凝神專注。這時我聯想到從前讀川端康成描述窗前玻璃水杯的一段文句時,除了晨光投射水杯光影的畫面現前之外,還領受到川端本身內心世界的寧靜與清澈。如同禪修者面對世界掌握當下那種專一體察的心性,體現了畫家超越自我而觀察入微時的心境反射。也因為自我的超越,畫面無形中顯現了一種現實而又不可捕捉的神秘,冷清而高貴精緻,我對這幅畫有著不可思議的感動。

展覽佈置時,她提出不同的兩張,如「小朋友」(圖2)這樣的畫,描述著愛孫情懷,寫實逼真,清朗歡愉。但親情中又有一絲不茍的冷眼靜觀,內心不帶情緒的韻味。選題與配置直接了當,形象與色調精準,這是我對蔡蕙香的風貌的最初認識。因為精緻吸睛易懂,我們把它安排在入口對面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位,借她之光來代表本展覽的水準與可看性。

第二年,2012年的鄉情展,她提出的是花卉兩幅,如「牡丹」(圖3)「荷花」(圖4),還是那樣精緻的寫實,還是那樣的穩重老練。這一次,我仔細的考察了畫面的整體與細節,構圖圓滿,色澤落筆精準肯定。再一次領受那超出古典寫實之外的離欲隨順掌握當下的情操。同時也看到畫面流露了她本人另一面富麗華貴的氣質。要不是牡丹超多紫藍稍感灰濛之外,結構完整無懈可擊,畫面調和細緻真是無話可說。  

我們之間很少談話,要不是近日的應邀參訪,我對蔡蕙香的認知實在不多。

那天,隨著洪逸凡的帶領,我們造訪了她家。

從第一眼的驚奇「魚」(圖5),到看完牆上所有的,作品甚多,依當年作畫時的心境偏向,集成多種系列。聽完她對創作背景的敘說,我對她每一件藝術的成果一值都再在訝異中。這下我原來對她先入為主的認知,不異是一記悶棍,到我不得不離開的時候,不論技法或心境,前後之間的銜接,還是一團謎水。

她在藝專美工科時的風貌是什麼,從設計圖怎會變成魚,她的繪畫與生命淵源與轉折是什麼等等這些問號,一直環繞著我。

欣賞與評鑑畫家的系列畫作,需要了解他的生活背景,生命歷練,師承關係,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變遷轉折的因緣要素。

回到家裡,一再的翻閱她的畫冊,追憶思考著她描述的故事片段,一再的企圖了解,一再的排解內心混亂。除了依稀領受每一副畫作共有的特質,無法用文字語言釐清帶動蔡蕙香生命流轉的實際體質,良久,良久的頓斷與沉思整理,直到水落石出。

蔡蕙香,一九四七年生於台南市,承襲了母系家族藝術資質的DNA。印象中的童年,她最喜歡逛歌仔戲,為的是看戲服,大紅大綠加上金絲銀緫耀眼的刺繡圖案,所顯現的富麗氣質。可能這樣命定了她在往後的藝術生崖中,得以無憂於匱乏的沉浸於創作之中,成為多產的畫家。

小學到初中期間即表現優異。高中時期,受教於郭柏川老師座下,沉迷中奠定了繪畫基礎。其後,考入國立藝專美工科,學習設計。畢了業,五年的教學工作後,重拾畫筆,沈湎於繪畫生崖。

通常,藝術家的養成,總要追溯她的師承淵源,而蔡蕙香不是。她總是帶著畫作,以朝聖的心到處拜訪畫界先進求教。而先進藝術家或藝文達人所提供給她的意見,應該只能在藝術原理上發揮,或提示欣賞者的領受。技巧上的掌握也應該在到處參訪中與書報閱讀中自我揣摩改善,加上內心喜好的堅持與肯定,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的。1983年間在加州大學藝術系的進修,讓她對美的屬性,有了她特定的詮釋,繪畫的取角豁然改變。

牆上掛有兩張魚,就只這兩張帶有習作的味道,記憶中郭柏川老師好像是這種風情。但從這兩張可以看出她基礎穩固,色調圓成實潤。從靜物寫生中,揮毫出內心自我表達的胸懷。不知為什麼,竟然比擬(八大山人)的人物畫意境界而訝異不已。

立足於這兩張基礎筆法與習性,發揮並貫穿了蔡蕙香前半生意欲表達生命的意圖。這種意圖幾乎是大多藝術家內心的通性。而蔡蕙香長久的勤勉,得以純熟變化運用。

蔡蕙香有一個好先生的全力支持,有個讓她無慮畫作出路的好家庭。她關心她的家庭與周遭,並以六根感觸為課題,以真摯的心意,家事之餘, 全神的投入來繪畫。

早先,孩子在她生活中佔很大的份量,如「憧憬」(圖6),描述三個男生大朋友居家和諧閒聊的氛圍,加上落地窗外的光線,這一幕光景,所帶給她的是希望。孩子的歡愉是一個專題一種筆調。

又如「生病中的兒子」(圖7)、「夢魘」(圖8)、「歸心」(圖9)。大男生災難式的遭遇,所帶給她哀傷痛苦,情緒交著低落。這又是一種專題一種韻調。而難能可貴的是,哀傷低落中,她並沒有被低落所擊倒。她堅持繪畫,以描繪自心的心性來超越。這就是藝術家,一種風範,而藝術本身就在裡面。梵谷的成就,全然是在災難中建立。

 她也畫很多時尚社會意識關懷,如「還大地一個晴空-圖略」。也畫舞者系列。從兩公尺半的「舞者一」(圖10)中,可以看出她在大型畫作的圖面規劃上的用心,與技法的純熟。並掌握了上帝付予生命

的軀體美感。她也畫了很多抽象理念的內心課題,如「冥想」(圖11) 、「尋」(圖12)

她也畫了很多玩偶,如「夢幻」(圖13)。在玩偶系列中,描述著家中眾多的玩偶。華麗的服飾與虛幻的空間,令她心中現起如實如夢的追憶與空幻。

不論作畫的主題是什麼,眼睛所見的外表形象只是一種接引觀賞的方便,而終究傳達的是她內心的理念、情思與心緒。這就是她前半生意欲表達自我生命的意圖,這種意圖其實就是現代藝術家的共性,讓人產生悸動與共鳴。

在很多時候,強烈的自我心緒捕捉,讓她掌握剎那間的片段心相,形成半抽象結構「夢魘」、「歸心」。加上不同筆意的變化,充分的顯示了她在不同繪畫系列中,不同的心緒轉折。

她也關心國際藝壇的走向變化,也企圖把自己推向現代化。內心的感覺捕捉之外,也常常加上意想的概念表徵,「隔離」(圖14)、「回家」(圖15)。「回家」一作,是很特殊的構思。圖面由鞋櫃、門板、地磚、髒鞋,加上一條絲帶所構成。沒有視點主題。這就是我們回家低頭脫鞋習以為常那一剎那所經歷的經驗,而這經驗代表著你我萬千經歷與心緒。這畫是由四張所合併,其合併臨界線造成細長的黑色十字畫面分割,把空無目的的場景帶入現代藝術的詮釋中。

        也因為是自己意念的表徵,不一定達到美感的共通性。如「觀自在」(圖16),左邊白色的分割線,我個人的角度看來並沒有必然性。但我們可以看出她以正方形畫面加上白條,切割了左後方裸女,來造就現代感的努力,藉以表達聖人與凡夫相映的不同。這一張畫也看出蔡蕙香學佛初期,內心沉澱之前仍存自我表現欲意。與「蓮花」(圖1)相比,其心境大異其趣,其內心的轉向也有她的因緣里程意義。

從圖1到圖4這四張所能體見的,可以說是蔡蕙香後半生生命的風貌。寧靜沉澱穩重的內心狀態。她,又回到眼睛所見的實相。作畫時,隨順六根實相而不住潛藏自我妄念。

這種轉折,應該根源於唐卡畫,如圖「唐卡一」(圖17)、「唐卡二」(圖18)。唐卡畫是西藏密教特有的習俗,畫唐卡是一種修煉,有其功德,蔡蕙香畫很多唐卡,並送人結緣。

畫唐卡是學習密教的內心儀式,密教的儀式講究傳承,中規中矩,其中沒有個人的餘地。一切以(隨順)上師為意念,(一心)為主導。寧靜沉澱穩重是基礎,也是方向。久而久之,蔡蕙香的油畫也變成修煉。我們看她後半生的所畫的成就,也就是她學佛與修煉的成果。

        我們不知道她再後半生內心的抉擇又是什麼,但其曾經有過內心的轉折經驗,對她自己應該受益良多。她的將來應該是佛法與藝術共相贈上,讓我們祝福她。

 
圖17                                                              圖18

 

 

 

 

 

 

 

 

 

 

 

 

 

 

 

 

 

 

 

 

 

 

 

 



  • 山百合:人生的coupon/吳真惠
  • 社論:爭取百分之百生存自由──從紀念鄭南榕自焚殉道談起
  • 台灣看台灣:林毅夫回台的障礙在中國/陳茂雄
  • 特別報導:燭光照後山/林文政
  • 讀者投書:民調不高是因為推動改革?/海樹
  • 讀者投書:台灣的民主是這樣子的/正棲
  • 讀者投書:台灣人怎麼還不出聲!/游明是
  • 讀者投書:談看電影/楊嘉猷
  • 白鴒鶯:從自我表現到隨順無住-蔡蕙香繪畫的內心轉向/楊平猷
  • 攝影小常識(9):如何利用微距鏡頭(Macro Lens) 增加生活樂趣
  • 台美人:寓樂趣於數學/林秋比
  • 東碰西撞:要趕上的努力與痛苦/朱耀源
  • 山百合:多明尼加共和國義診有感/桃城虎
  • 山百合:如果人生像一行詩/何康隆
  • 杏壇漫談:老年人的異常動作 /陳春帆
  • 德州:FAPA-北德州分會 主動出擊 為台灣作民間外交
  • 夏威夷:NATWA 夏威夷分會訪問記 /黃美琇
  • 休士頓:台灣人傳統基金會去參加世界母語日紀念
  • 芝加哥:林飛帆與芝加哥鄉親交流
  • 加拿大:多倫多台灣婦女會 會長交接
  • 費城:北美洲台灣人醫師協會費城分會舉辦電影欣賞
  • 華府: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獻堂週年音樂會
  • 波士頓台灣同鄕會與麻州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合辦座談會
  • 馬里蘭州:成大校友會舉行迎春聯歡晚會
  • 北加:矽谷台灣同鄉會應景清明節:包潤餅、談食品營養
  • 聖地牙哥:NAPTA-S. CA 春季研修會-莊明哲演講身心靈的健康
  • 聖地牙哥:NATPA-南加州分會春季研修會 李華林博士講「健康的101歲」
  • 聖地牙哥:聖地牙哥台美基金會歡慶十六週年
  • 聖地牙哥:北美洲台灣人敎授協會南加分會春季研修會
  • 洛杉磯:2013年台美人傳統週籌備會啓動歡迎各界贊助參與
  • 洛杉磯:國泰銀行慈善高爾夫球賽開始報名 請把握機會


  • 報紙版













    本週頭條 | 訂閱報紙 | 資源分享 | 報紙版 | 與我們聯繫 Copyright © 2009 Pacific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RSS Icon
    Welcome to Pacific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