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鴒鷥:台灣工業設計之父郭叔雄/徐璧(2015-06-11)
台灣工業設計之父郭叔雄 徐璧
台灣近三十年來趕上世界科技潮流,有很多因素,有一項鮮為人提起的是工業設計,也因此,有台灣工業設計之父美稱的郭叔雄(見圖)不似多位他的同輩畫家出名。可是,他為台灣帶來的工業設計概念對台灣的產業、經濟,甚至生活文化有很大的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黨來台,郭叔雄小學五年級開始學注音符號,喜愛繪畫,中學進入建國中學,遇到一位畢業自廈門藝專的美術老師,康曼濃(康諦),年輕的老師帶給他新觀念,讓他知道什麼是藝術,什麼是設計、創作。
郭叔雄如願考入師大美術系。
郭叔雄進入師大,老師個個皆出名畫家,如黃君璧、廖繼春等,可是不久他就失望了。因為上課時,老師們不講理論,只教繪畫技巧,學生互相討論,無從得到答案。
大學四年他花很多時間在圖書館,探索,閱讀新的藝術論文,而發現很多新東西,如老師教的色彩理論是三原色,可是他在圖書館裡找到的是七原色,又發現了色彩調節及人體工學等等學校學不到的。
1961年郭叔雄負笈日本,隔年考上日本千葉大學,千葉大學將設計課程放在工學院,在日本是首創,郭叔雄頗以為然。老師小池新二以郭叔雄已經有學士學位,只需補工學院學分即可由二年級開始。小池新二於二次大戰後就帶日本公司的董事長們到美國考查,到伊利諾理工學院考查工業設計對工業發展的重要。
郭叔雄在日本千葉大學得風氣之先,1962年,台灣中國生產力中心高總經理出席在印度舉辦世界生產力會議,高總經理聽了郭叔雄老師小池新二演講工業設計對產業的重要後,邀請他來台灣考察,然後又派專業老師吉岡道隆先生組團到台灣連續五年的暑期訓練班,打下後來台灣工業社設計的基礎,李國鼎,孫運睿都來聽講並向企業界介紹工業設計的概念。
郭叔雄由日本返台,工業設計尚未普遍及,他先任敎明志工專及東海大學建築系任教,並出來開設計公司,因企業界尚未有設計觀念,生意不佳,乃做室內設計。當時明志的老板王永慶請他為台塑設計標誌,郭叔雄將酬勞捐給學校設計中心,期許其發展。郭叔雄可説是台灣工業設計之父,他的作品如台塑企業的識別系統已成工業設計教學經典,他一再強調:設計作品除了美的要求外,功能也很重要,他的名言是:「風箏若不會飛,就不是風箏」。
台灣文化部的台灣大百科中提到郭叔雄謂台灣工業設計的先驅。他對台灣近代經濟的發展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以工業設計規格化觀念談台塑集團的LOGO 郭叔雄
 台塑企業原始Logo(郭叔雄設計)
 波浪造型為外框,內設各個企業的個別商標,作為整體系logo的設計(郭叔雄設計)
 波浪與波浪之間形成各個公司的單獨標誌,聯合成為企業體標誌,若企業體繼續增多時,可無限制的往上加。 |
業設計始於西洋的工業革命,時因所有的生活用具皆產手工業,而審美的觀念停留在表面的裝飾,產品變貴的結果,一般的平民就用不起了。
工業革命帶來機械大量生產,降低成本。而為了配合機械化生產,造形必須簡化,而且因為牽涉到材料、造形等力學問題及機能的合理化,設計自然以工學來處理。
當一個複雜的產品為降低價格,零件的統一及規格化是必要的手段。這些觀念由一群德國的猶太人所發起,不久為了逃避希特勒的迫害,這些猶太人逃到美國來,於是美國變成工業設計的重鎮。如玻璃簾幕的高樓廈是規格化成功之例。而台塑的LOGO也是以規格化組合之後,表示同一個老板的組合公司,而且必要時還可以增減。
話說當年,筆者畢業於日本千葉大學工業設計系,再申請入學紐約Pratt Institute之間,有一段空檔,所以就留校專攻一門課(當時千葉大學有一種制度叫專攻科,介於本科與研究院之間,此種學生叫專攻生)。主修「多角經營(類似關係企業)的設計政策。」當時有感於日本的大企業,如三菱、三井、住友……同時經不同類型的企業,但是商標始終只有一個,因它們均採用同一公司名稱,所以只需要一個商標,而台灣內的情形則不一定如此,如台塑關係企業下面有南亞、新東……,每個企業均各有各的名稱,也各有各的商標,而其實是同一老板,但事實上公司與公司之間如同外人,缺少團結心與向心力,很顯然這對關係企業是很不利的一種現象,故竄起我針對此問題研究,設計出整套完整的設計政策。當時我構想了幾種企業體的商標,欲使這些大企業的關係企業,能夠融匯於一完整的商標設計之下,使之成更完整的組織。
1966年回台或之後,筆者任教於明志工專。當時成立了明志設計中心,首先筆者向王永慶提出了上述看法,並建議設計台塑關係企業的商標,獲得首肯之後,此項設計工作也就成了明志設計中心的第一個工作。
回溯當年,台塑有九個關係企業:台塑、南亞、新東、明志工專、台化纖維、白石磚廠、台旭、朝陽、新茂等企業。我以波浪的造型為外框,內設各個企業的個別商標,作為整體系的設計。這個波浪造型的外框是我研習「多角經營的設計政策」時所得到的數個系統中的一個,而在投入台塑關係企業旗下一員時,既獲得機會,當然地拿出來「獻寶」,其九個商標則為根據每個企業的特性來構圖完成的。
波浪與波浪之間所形成的圖為各個公司的單獨標誌,也可聯合起來成為企業體的標誌,而將來企業體繼續增多時,可以無限制的往上加,這是此商標的特點。事實上完成了這個設計政策之後,台塑企業一直在增加中,而聯合商標也已加大,而當年我所花的苦心也沒白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