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日興夾台灣小姐為中國站台其心可殊(2010-01-06)
劉日興夾台灣小姐為中國站台其心可殊
伍紫胥
2000年時,台灣人社團為推動美國2000年人口普查「填寫台灣人」運動而舉辦台美小姐選拔,非常成功。人口普查過後,「台美小姐選拔」的活動被劉日興据為私人所有,並將選美名稱登記為私有,以排斥他人舉辦相似活動。而對外則藉此募款,很多台灣人社團不明就裡,只看到「台灣」兩字就為其捐輸。在過去此批台灣小姐做出很多傷害台灣人,違背台灣人理念的事,譬如劉日興率領他的小姐回台時,極不端莊地出言消遣台灣人所尊敬的杜正勝教育部長、馬英九來美時,劉日興率小姐前去迎迓。今年的帕莎迪納玫瑰花車遊行,劉日興的小姐公然為中國的花車站台。媒體如此報導:
“雖然首度參加的上海花車,不論是媒體或觀眾,焦點全放在成龍身上,車兩旁各4位小姐,總共佇立的8位小姐,顯然失色不少;但因為媒體被安排在花車行進右方,所以,花車左方4位是著中國旗袍的小姐,而花車右方,前方兩位仍是中國旗袍小姐,但右後方的兩位是穿紅色禮服戴有亞洲小姐條幅、另一位則赫然是「台灣小姐」蘇凱馨,身上披掛著(Miss Taiwan World)的條幅。”
不管過去劉日興是以什麼冠冕堂皇的說詞來為他的「台灣小姐」騙取台灣人的支持,很多台灣人社區人士不明就裡,看到打扮艷麗的小姐就趨之若鶩,如今看到台灣小姐在上海花車上敬陪末座,猶沾沾自得。在國際千萬觀眾前,讓人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劉日興賣台行徑一目了然。
劉日興的統派底子,狐狸尾巴終於露出來。有自尊的台灣人應該看清楚,不是所有打著台灣旗幟的活動都是愛台灣的。(Arcadia, CA)
在美國讓小孩學台語的好處
開英子
相信在美國當父母的,尤其是由外國移民來的無論是從日本、德國、意大利、西班牙、印度、中國或台灣來的,除了英文外都希望小孩能在家說他們的母語,由於在學校或出社會後在社交上母語派上用埸的機會不多,假如父母沒有用心或強烈的堅持下,最後大多數都會功虧一簣,不了了之。
也許大家都知道母語最好的教室就是在家裡而並不是在學校,也就是說因為天天在家裡講之故,因此才能經過外界強勢的英語的考驗而能保存下來。
許多親朋好友都知道內人對母語教導孩子是非常用心的,她曉得小孩上學回來後,也許是在學校整天用英語說慣了之故,回家你用台語問他們,對他們來說可能用英文表達感情比較容易和習慣之故,所以他們往往都會順口回你以英文,此時如果做父母的不加注意、掉以輕心用英文回他們,那麼你的母語教學就破功了,永遠無法達成你的願望了,內人有鑑於此,因此特別別具用心、別出心裁的想出一個妙方來,她對孩子說:『你們都知道 英文不是我的母語是我的第二語言,因此媽媽的英文並不是很好,你講的英文我都聽不太懂,你可以用台語回答我嗎?』,如此經過幾次婉言的要求,孩子們終於了解母親的用意也就習以為常,而樂以台語交談了,很多親戚朋友用台語打電話來我家,小孩都會先用台語接電話,往往都會誤以為是我們夫妻本人接電話呢?暑假如果有機會讓他們自巳一人回台灣去渡假,由於他們不會漢語,他們唯一能與台灣的親友交談或勾通的只有台語,因此回美後也就更加鞏固地建立起他講台語的能力和信心了!
讀者讀到此可能會感到非常的訥悶,到底讓小孩學了台語有會得到些什麼好處呢?君不必心急讓我慢慢的道來。
在美國這個資本主義國家裡,一切都向錢看,而大家也都知道,在美國年收入排名最高的順列仍是醫師、律師、藥劑師、會計師 ----等什麼師,相信你我大家都一樣,必定儘量鼓勵你的子女先向那幾個目標邁進,我本人在台灣是唸農捉蟲的,為了在此混一碗飯吃,來美改唸Microbiology毫不容易在大學醫院找到一份研究工作,可是美國的經濟每況日下,研究經費被cut後又被逼的不得不改行經營房地產藉以維生,假如讀者你們之中如果擁有出租的房地產的話,多少都會碰到一些法律上的問題,而我們對美國法律又一竅不通,吃盡苦頭而沒人訴,請那每小時charge $300的美國律師費又於心不甘而心痛,因此有此隱心之痛在我兒子唸高中時,我常對我兒子嘆道,我說:『兒子啊!,爸爸在美國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還可以找到辦法來解決,唯獨碰到法律上的問題,一籌莫展,毫無對策,假如以後你能唸法律的話,那麼你就能幫上爸爸最大的忙了。』。也許經此潛移默化,發生效應,果然他大學沒去唸醫而唸經濟,畢業後,先去紐約的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三後,回來芝加哥唸法律,如今巳是 執業的Real Estate Lawyer了。
芝加哥天寒地凍是出名的windy city,人口不斷外流,己由全美第二大都市,被那四季如春的落山磯追過降為第三大城市了,但是台灣來的移民仍不少,連台語教會都有五間之多,最近芝城台灣社區教會和芝城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新聘牧師,教會想禮待新牧師,乘此美國經濟瀟滌,利息低,房價又便宜的好時機,欲購房地產來安置他們,可是他們看上的房子,房主願低於原价低售,因此他們認為如此的good deal,就不必勞教會之駕而自購了,可是為了語言之方便,社區教會牧師順理成章的便找一位他先前熟知的台藉女Realtor來替他辦事了,為了確信那欲購的房產沒有任何法律上或債權上的問題,牧師問她足否可以介詔一位不但精通英文又會講台語的律師來執行。無巧不成書,天下就是有那麼巧的事,那位女房地產Broker正好是我們熟悉的的朋友,因此她靈機一動,腦筋馬上便轉到我兒子Frank Lin的身上來了,因他二年前早己拿到律師牌照在芝城北郊一間律師事務所執業當專業的房地產的律師了,幾通電話我兒子就被他們聘為買方的代表律師了,當我知道此事後,我告訴我兒子說:『 Frank 呀!牧師是爸爸的好朋友,你要加以特別的照顧呀!』。也許我說的話他真的都有聽入耳,果然過戶後不到一個月,另外一位長老教會的牧師又看到一個理想房產要買,又打電話來要我兒子當他的代理律師,假如我兒子不會說台語,就無緣去當那二位牧師買房子的律師了,您說這不就是在美國教第二代講台語的好處嗎?( Chicago, 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