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頭條
社論
台灣看台灣
台灣研究院ITS 專欄
台美要聞
讀者投書
白鴒鷥
攝影小常識
台美人
「七崁客」專文
鳳凰花
阿土臭彈
「話仙」專欄
「第一欄」專刊
山百合
生活與健康
杏壇漫談
時事論壇
特別報導
醫藥與生活專欄
工商經濟
理財專欄
美東社區
美西社區
美南社區
東南社區
中西部社區
台灣(及其他)
加拿大地區
北加社區
南加社區


新聞搜尋


訂閱報紙 / 與我們聯繫



IFIC TIMES NEWS

TACL 2009-2010
Journalism Internship
Application Form



糖尿病(2009-12-09)

糖尿病

黃慶

華府台美人長樂會 (Taiwanese American Senior Society—TASS) 邀請該會會員吳政智醫師作糖尿病的解說,深入淺出,讓出席者受益匪淺。茲將它加以整理、彙編,和讀者分享。

前言/定義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簡稱DM或Diabetes)指個人身體無法產生足胰島素(Insulin)、或無法對胰島素作適當反應,或兩種皆有的病症。胰島素是由胰臟(Pancreas)所分泌的一種賀爾蒙。其賀爾蒙作用,是使人體內細胞能吸收葡萄糖,並轉變成能量。所以有糖尿病的人,因無法吸收、利用葡萄糖,葡萄糖就聚積於血液內,一部份排入尿中,形成糖尿病,也造成了許多併發症(Complications)。所以糖尿病乃因胰島素作用失常,引致高血糖(Hyperglycemia)的一種新陳代謝疾病。

不像現代『文明病』,如心臟病、腦溢血、及HIV,糖尿病在人類歷史上有極久遠的記錄。Diabetes這名詞是由希臘文diabainem來的,原意是『多尿』,mellitus是拉丁文,原意是蜜,在1675年才加上去的。1776年,達伯遜(Matthew Dobson)是第一位醫生觀察到螞蟻聚集在這種疾病患者的尿液周圍,而檢驗、證實這種疾病患者的尿液及血液中,含有超出正常人的糖分。

目前這種疾病極為廣泛,成為全美甚或全世界的『流行病』,是公共健康上的頭號『敵人』。如2008年,美國有23.6百萬人,約8%的人口患此疾病,預計2050年,會增加至48.3百萬人;全世界人口中(2008年為67億),2000年的記錄有17億患者,預計2030年,會增至36億。所以目前糖尿病,特別是在中東、非洲、印度、亞洲、及中南美洲較年輕的一群人中,為極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

人類的消化系統中有各種不同的消化器官,而胰臟不只分泌消化素,同時也分泌不同的賀爾蒙。這些賀爾蒙包括胰島素、胰高血糖素或胰增血糖素(Glucagon,即胰臟分泌的一種胰臟激素,功能為促進糖分分解,而提高血糖濃度)、及體抑素或生長激素抑制素 (Somatostatin,即抑制腦下垂體-pituitary gland-分泌生長激素的一種賀爾蒙)。當人們進食時,血糖濃度就會增加,而引起胰臟的β-細胞分泌胰島素,來控制血糖的高低。

血中的糖分是人體能量的來源,用來供給身體器官的各種作用、或動作所需的能源。而我們大腦的組織,更是依賴糖分作為惟一的能量來源;中樞神經系統(CNS)不能儲存任何形式的葡萄糖。所有輸入大腦的葡萄糖全都會消耗掉,所以大腦的組織,對於低血糖非常的敏感。

肥胖症

因生活習慣而造成糖尿病的原因包括:1. 富裕—食物充裕,人們常攝取過量的食物;2. 改變生活習慣:慣常久坐、不活動;3. 肥胖症(Obesity)—富裕、多食又不活動,造成超重、過胖。飲食中脂肪攝取量是導致肥胖症的主因之一。『肥胖症』造成的併發症非常多,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壓、呼吸功能障礙、膽結石與脂肪肝、內分泌系統失調、癌症等,而這些疾病大多能因適度減重(即使只減少原來體重的5-10﹪)就可減少併發症的危險。

由於自古以來,人類常靠天、或狩獵採集來生活,豐收或飢荒無法預測,除適應外,別無選擇,如此人類才能生存下來。我們把這種適應方式稱『節約基因』(Thrifty gene)理論。這理論就是讓身體在食物豐足時,以非常有效的方式儲存脂肪。也就是說人體可將多餘熱能轉換成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儲存在脂肪組織內,以便在食物充足時可使用。因此擁有節約基因的生物個體,可在饑荒缺乏食物的情況下存活下去。但現代食物充足、且飲食富含油脂的西化社會中,加上不活動,這種『節約基因』造成許多極肥胖的後果。而『肥胖症』正是造成第二型(Type 2)糖尿病的主因(糖尿病的型式請見下期介紹)。所以『肥胖症』值得特別討論一番。

如何斷定有否『肥胖症』呢?『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是好指標,而研究推估,基因可影響『身體質量指數』的遺傳性達30至70%。身體質量指數(BMI) =體重(公斤)/身高(公尺)的平方(Body weight kg/height m2)。如體重65公斤、身高1.6公尺的個人,其身體質量指數= 65/(1.6)2 =65/2.56 =25.39。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所訂的『身體質量指數』標準如下:

重量不足(Underweight)—BMI < 18.5;

正常體重(Normal range)—BMI = 18.5~24.99;

超重(Overweight)—BMI > 25.00;

肥胖症(Obese)—BMI >30.00;

一級肥胖症(Obese class I)—BMI=30.00~34.99;

二級肥胖症(Obese class II)—BMI=35.00~39.00;

三級肥胖症(Obese class III)—BMI>40.00。

依據『身體質量指數』標準,03-04年間,美國32%的成人算是有『肥胖症』;其中非裔美人45%,墨西哥人37%,白人30%,亞裔美人則24%。過去30年來,超重的小孩數字增加一倍以上。如03-04年間,全美有17%的小孩有『肥胖症』。

另一衡量肥胖方法是『腰臀比』(Waist-Hip Ratio—WHR),即肚臍正上方的腰圍,除以最寬部份的臀圍。這比例適用於女人與男人。如果女人的WHR = 0.7、男人的WHR = 0.9代表有很好的健康、及生育能力。女人在 WHR = 0.7的範圍內,通常有極正常的雌激素(Estrogen)分泌,且不會引起嚴重疾病,包括糖尿病、心血管病、及卵巢癌等;同樣,男人在WHR = 0.9的範圍者,通常都有較健康的身體及生育能力,且不易得到攝護腺癌或睪丸癌。

依據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August 12, 2006),對老年人死亡率的預測來講,『腰臀比』比『身體質量指數』更為精確、有效。尤其75歲以上老年人,有高『腰臀比』的死亡率風險,比有高『身體質量指數』的死亡率者為高。可能原因是『腰臀比』會多少算計腰部過多的脂肪(Lower trunk adiposity,或abdominal fat),而『身體質量指數』的計算,並沒特別考慮脂肪量(Body fat)的多少。

有人認為橫量『身體脂肪百分比』會比直接使用『體重』更為正確;惟『身體脂肪百分比』的測量較複雜,且難估計正確。又有研究認為『腰圍』會比『腰臀比』更能正確指出心血管病的風險、身體脂肪的分佈,及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高血壓的指標。

上面提過,2009年美國糖尿病協會(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估計全美國有7.8%的人口患有糖尿病,即約有23.6百萬的成人及小孩可能患有這種疾病。不過其中只有17.6百萬人真正被疹斷患有這種病症,也就是說,有1/4的患者(約5.7百萬人),並不知道自己患有這種疾病。

 

糖尿病的型式

 

糖尿病有許多型 (Types),但主要的有三型:

1. 第一型(Type 1)—由於胰臟β-細胞受到自體免疫性的破壞,身體本身無法製造胰島素者,為第一型,或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美國約有5至10%已疹斷出來的糖尿病患者,屬於這型。這類病人常在幼年期就發病。目前這種病患必需注射胰島素。

2. 第二型(Type 2)—包括初期由於對於胰島素的抗阻性(Insulin resistance),這種抗阻性指在特定的胰島素濃度時,其生物反應低於正常,亦即將血糖帶入細胞中之能力受到某種阻抗而減少,也就是細胞不能有效的利用胰島素。而在糖尿病晚期,胰臟無法代償性地分泌足夠的胰島素來克服胰島素阻抗性,即成為一種相對性的胰島素缺乏(Relative insulin deficiency)狀態。所以對於胰島素的抗阻性,或是加上胰島素分泌的不足,而造成了第二型糖尿病的最主要原因。而有些病患的血糖雖比正常人稍高,但仍沒高至成為第二型患者,稱為『糖尿病前趨症』(Pre-diabetes)。這些人有變成第二型患者的趨勢。2009 年全美約有五千七百萬人屬於前趨症這類型。

3.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這種糖尿病又可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懷孕前已罹患糖尿病(包括第一型及第二型糖尿病),第二類為懷孕期間才出現糖尿病症狀。第二類患者有家族遺傳的傾向,一般在產後即回復正常;惟患者隨著年紀的增加,特別是在五至十年之內,增加許多體重、變成太胖等情況下,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機會較一般人為高。妊娠糖尿病導源於胰島素抗阻性,而胰島素抗阻性則是胎盤分泌的荷爾蒙所造成的。患有妊娠糖尿病者,在懷孕時須嚴格控制血糖,以確保胎兒正常的發育,且通常需要注射胰島素。同時要在醫師、及營養師的指導下,做適度的運動,及攝取足夠的營養。

其他特有病因型糖尿病,包括β細胞功能的基因缺陷、胰島素作用的基因缺陷、胰臟疾病、內分泌疾病、感染所引起或化學或藥物所導致、及其他的遺傳性症候群等,這裡則不加討論。

因此嚴格地講,糖尿病並不是一種單一的疾病,而是一群會引起高血糖疾病的集合,也就是說糖尿病是一個集合體。這個集合體包含許多獨立的疾病,它們都有自己獨特的疾病發生與病理,而它們的共同特徵就是高血糖。而造成這些高血糖的病原學 (Etiology),包括上述的三種情況:(1). 胰島素分泌的缺乏;(2). 胰島素抗阻性;及 (3). 兩者兼有之。

 

糖尿病的症狀及疹斷

沒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的症狀是常覺得疲倦;多尿 (經常小便);常覺口渴、飢餓;體重減輕;視覺模糊、感覺麻木等。糖尿病疹斷的方法則包括:(1). 上述的症狀;(2). 血糖分析、及『糖化血紅素』HbA1c 的檢驗。而血糖、糖化血紅素檢驗的方法及其標準包括:

(1). 八小時絕食 (Fasting) 後血糖含量--少於99mg/dl 為正常;100~125mg/dl 為有『糖尿病前趨症』(Pre-diabetes);126mg/dl 以上即有糖尿病。

(2). 口服葡萄糖耐量測試 (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方法為在八小時絕食後,飲用 75 克的葡萄糖,而於兩小時候檢驗血糖。血糖如少於139 mg/dl為正常;140~199 mg/dl為有『糖尿病前趨症』;200 mg/dl 以上即有糖尿病。

(3). 糖化血紅素 (Glycated hemoglobin),特別是 HbA1c (說明見下面)--正常的HbA1c 是4.3~5.4%--正常人;5.0~5.9%--稍高範圍,但仍低於可能產生糖尿病併發症的情況(2008 American Diabetic Association標準);沒控制的糖尿病患為 8% 或更高;控制良好的病患,該在 7% 以下(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而最好是 6.5% 或以下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Endocrinology)。依據密西根大學 (University of Michigan) 的資訊,HbA1c 在9.0~9.5%者,則會很快的引起心血管併發症。

妊娠糖尿病的檢驗分析則稍有不同。方法為在八小時絕食後,血糖含量少於95mg/dl 為正常;飲用 100 克的葡萄糖,而於 60 分鐘後血糖高於180mg/dl、120分鐘後血糖高於 155mg/dl、180分鐘後血糖高於 140mg/dl 等情況,則有妊娠糖尿病。

如果糖尿病人能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的範圍內,不祇身體會感覺舒暢,而且也可避免或延緩一些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 (其併發症見下面)。監測血糖控制的好壞,最簡單的方法是檢查血糖,它代表驗血當時血糖的高低值。不過假如要瞭解過去一段時間血糖控制的情況,檢查『糖化血紅素』(Glycated hemoglobin) 是一項最有用的檢查。比如『糖化血紅素 HbA1c』可指出過去三個月內,血糖控制的情況;換句話說,它可反映出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計劃的好壞,也就是糖尿病照護過程中,品質評估的指標。它具有單是檢查血糖所無法得到的訊息。

血紅素 (Hemoglobin--Hb) 是紅血球中的一種蛋白質,它主要的功能是將氧氣帶到組織,並將二氧化碳帶離組織。HbA是血紅素的一種 (Type),而HbA1c更是其中一個次種 (Subtype)。葡萄糖可以附在血紅素上,附著葡萄糖的血紅素,就稱為『糖化血紅素』,所以『糖化血紅素』有好幾種,比如糖化血紅素 Hb、糖化血紅素 HbA1、糖化血紅素 HbA1c等,這些都代表血紅素中不同的含糖部份。

糖化血紅素 HbA1c

『糖化血紅素 HbA1c』(Glycated HbA1c,簡稱為HbA1c) 是目前最好、而成為『標準』的『糖化血紅素』檢測指標。每個紅血球中都含有少量葡萄糖永久性地附著在血紅素上,血糖愈高,永久性附在血紅素上的糖分就愈多。所以『糖化血紅素』的百分比,可以反映出紅血球生存期間內的平均血糖濃度。紅血球的平均壽命約四個月,惟 HbA1c 這個數據,則代表過去三個月來,受到血糖高低影響的平均值。

檢測 HbA1c 是個簡易的方法,來評估過去 2 至 4 個禮拜內血糖濃度的平均值。它也是一個單一、最好的方法,來評估血糖造成組織損壞 (Glycemic damage) 上的風險,比如眼睛和腎臟的神經及微血管的損壞,或者說是糖尿病所可能引起併發症的風險。依據密西根大學資訊,臨床實驗 (例如The Diabetes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s Trial--DCCT、及The United Kingdom Prospective Diabetes Study--UKPDS) 指出 HbA1c 的控制,可以減低第一型及第二型糖尿病所造成的眼睛、腎臟、及神經系統併發症的形成及進展。

研究指出降低每1% 的糖化血紅素HbA1c,平均可減低 21% 糖尿病引起的死亡,及37% 由糖尿病導致的微血管併發症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如能把HbA1c 由 9% 減至 7%,則可減低 34~37% 的併發症發生率,及 34~76% 的心臟病發生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如能把HbA1c 由 9% 減至 8%,則可減低 37% 的併發症發生率。(待續)

 糖尿病併發症

自從 1921 年開始有胰島素的針劑後,上述糖尿病都能治療、控制;但除非進行胰臟移植,目前糖尿病無法根治 (除了妊娠糖尿病可在生產後回復正常)。糖尿病如沒適當控制或治療,就會造成一些慢性、及急性併發症,這些併發症 (『糖尿病性』這四字省略) 包括:

(1). (糖尿病性) 腎臟病變 (Diabetic nephropathy)--慢性腎衰竭 (Chronic renal failure),導致腎臟病末期而需洗腎,甚或需要腎臟移植。

(2). 視網膜病變 (Diabetic retinopathy)--可能致盲。這種病變是引致成人失明的最主要原因。

(3). 神經病變 (Diabetic neuropathy)--引起神經痛 (Neuropathic pain)、及失去感覺 (Loss of sensation)。因失去感覺而造成沒注意到的受傷 (特別是足部),因而引致感染;加上下述的微血管病變,傷口難以癒合,造成壞疽 (Gangrene),而可能導致截肢。

(4). 腸病 (Diabetic enteropathy)--脹氣、消化不良等症狀 (Gastrointestinal—GI—symptoms)。

(5). 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 disease)--增加心臟病 (Heart attack)、及腦溢血 (Stroke) 的風險。

(6). 微血管病變 (Microvascular damage)--微血管病變使血液循環不良,可能導致勃起功能障礙 (即陽痿,Erectile dysfunctiom--ED),以及傷口難以癒合。而足部難以癒合的傷口,常會引起壞疽,甚或可能導致截肢。這是糖尿病患者在非外傷性 (Non-traumatic injure) 的原因下,造成截肢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百分之 30 截去一足的病患,三年之內可能會失去另一足,五年之內就很可能死亡。

(7). 低血糖症 (Hypoglycemia,即 Low blood sugar)--有高死亡率。

(8). 酮酸中毒 (Diabetic ketoacidosis--DKA)--有高死亡率。

(9). 高滲透性酸中毒 (Hyperosmolar diabetic acidosis) 或非酮高滲性昏迷 (Nonketotic hyperosmolar coma)--有高死亡率。

上述 (7)、(8)、(9) 這三種是急性併發症,為醫學上真正的緊急狀況,如沒適當疹治,會有極高的死亡率。造成低血糖的病症是因注射過量的胰島素、或服用過量的口服糖尿病藥劑、或沒攝取足夠的食物。它的症狀由顫抖、焦慮、視線模糊、冷汗、心臟悸動 (Palpitation)、頭痛、心境變遷、失去意識、而後導致死亡。糖尿病患者必須知道如何應對低血糖的情況,即立即食用(軟)糖果、葡萄糖片、加糖的橘子汁等,再尋求醫治。而(8)及(9)這兩種症狀可能導因於感染、或沒注射胰島素、或口服藥劑等,發病時必需立即就醫,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在開發國家中,糖尿病是造成非老年人失明的最大病因,也是成人當中,在非意外傷害情況下,截肢的主要原因。在美國需要血液透析、或洗腎(Renal dialysis)的主要病因,則是糖尿病性腎臟病變 (Diabetic nephropathy)所造成的。如果糖尿病能加以適當的治療,著重血壓的控制,保持適當體重(不過份肥胖)、並保持良好生活習慣,比如不抽煙、少喝酒、飲食定時定量(切勿暴飲暴食)、適當運動等,則可降低上述併發症的風險。所以糖尿病治療的目標,不僅僅是降低血糖,而是能夠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並讓糖、蛋白質、和脂肪都能夠正常代謝,或緩解高血糖等代謝失調所引起的症狀,且維持正常體重。(待續)

台灣的糖尿病患約有100萬人,而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報告,台灣地區國民十大死亡原因中,糖尿病從排名第5,逐漸晉升到第4位,且健保花費在糖尿病與其相關併發症上的費用,每年超過新台幣350億,約佔全部醫療費用的12.5% (2005年交通大學碩士論文資料)。

依據台灣腎臟醫學會統計,引起慢性腎衰竭(而需洗腎)的主要病因以糖尿病、慢性腎絲球炎 (腎臟本身的病變,常因感染造成)、高血壓最多。而糖尿病造成的血管病變會傷害腎絲球,於是病患的尿液中會出現蛋白質,隨著病程惡化,接下來血壓升高,腎臟不但是調節血壓的一個器官,高血壓也會透過內分泌系統,火上加油,損害腎功能。台灣的人工腎透析(即洗腎)服務與相關醫材的市場規模,在近幾年持續呈雙位數的爆炸性成長。此現象在台灣於 1995年實施全民健保,並將人工腎透析項目納入給付範圍後,更甚明顯。2004年台灣地區洗腎病患罹病率,高居全球第二位,僅次於日本。如果台灣人的糖尿病、高血壓能控制良好,洗腎的年增率就會趨緩。

糖尿病治療計劃 (Diabetic Management)

糖尿病患者必需改變過去不良的生活習性,並遵照營養師 (Dietician) 的建議,改變飲食習慣;作適度運動;記得口服藥劑或注射胰島素;遵守醫生的治療計劃;每年最少一次去見眼科醫生 (Ophthalmologist);而每次去見糖尿病醫生時,要醫生檢查足部有否任何創傷,或者定期去見足科醫生 (Podiatrist),作詳細的檢查。

 

每天由自己或由家人、看護,作足部的檢查是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的一項。淋浴、洗腳後,必需仔細擦乾,以免細菌的感染;鞋子太鬆 (引起摩擦)、太緊 (壓力大,減低血液循環) 都會造成足部傷害;或因病患末梢神經知覺降低、甚或失去知覺,腳部常會踢傷、受傷而不自覺。這些縱使是極輕微的創傷,加上可能的微血管病變,血液循環不良,任何創傷都極難癒合,而造成足部的潰瘍 (Ulcer)。依據統計,約 15% 病患會患上足部潰瘍,但只有一半的病患,會自己注意到這種創傷。而這種潰瘍極難治癒,常會引起壞疽 (Gangrene),因而導致截肢的後果。

 

牙買加 (Jamaica) 人曾用辣椒 (Chili pepper,學名Capsicum frutescens) 治療糖尿病,而狗的實驗證明食用辣椒素 (Capsaicin) 可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且減低血糖的濃度。惟人類的實驗並不見得都有同樣的結論,所以必需做更進一步的研究。但有些專業性雜誌 (Trade magazines) 曾指出澳洲 36 個男女的試驗,及日本京都大學 (Kyoto University) 10 個男人的試驗,食用辣椒素者,運動時會『燃燒』更多身體的脂肪,因此辣椒素可能做為減肥的健康增補物 (Health supplement)。如果這些資訊證實的話,喜歡吃辣 (辣椒) 的個人,也許對減肥或糖尿病的控制,有點幫助也說不定。

結論

避免得到糖尿病的法則,必需注意飲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例如不抽煙、少喝酒)、作適當的運動、留心體重、及作定期檢查。如因遺傳而易得糖尿病,無法歸咎於父母或祖先;但因自己生活、及飲食等不良習慣,造成過胖而導致糖尿病,則是自己的羞辱。

 

華府址區 (Bethesda, Maryland) 的Suburban Hospital 有一個糖尿病專案 (Diabetic Program),這是和Johns Hopkins Medicine合作、為期兩天的教育專案,主要是提供、介紹適當飲食、營養、各項運動、及糖尿病治療計劃的資訊。如有需要,可和聯絡人聯絡、查詢:Beverly Press (301-896-2106)。其網站為http://www.suburbanhospital.org/services/diabeteseducation.aspx.(完)

 

 


  • 糖尿病
  • 社論:可逆轉的台灣政治版圖──評「三合一」選舉
  • Arrogant Ma suffered another fatal blow
  • 讀者投書:選票會說話 / 奇方時事評詠
  • 就在身邊閃爍系列九──愛瑪姑娘
  • 台美人:懷念王麗華和她的丈夫顏榮增博士 / 東部訪問之旅
  • 山百合:發表新書-「七十回顧--輕舟已過萬重山」有感
  • 生活健康:漫談2009甲型H1N1新流感(下) 預防篇
  • 時事論壇:在資本主義社會賺錢的理財策略
  • 股市攻守:投資者俱樂部 / PK投資者
  • 其他地區:印城國際節 / 台加文化協會歲末舉辦多場聯誼聚會 / 大溫哥華台灣社團舉辦賑災感恩祈福會
  • 美東社區:Stephen Yates華府演講 / 明州台灣同鄉會頒發多項獎學金及榮譽獎
  • 北加社區:張國鑫:台灣人民給民進黨一個新的機會
  • 南加社區:柑縣台灣同鄉會演講會 / NATMA-SC社區講座 / 民進黨美西黨部籌款 / 聖地牙哥生活座談會


  • 報紙版













    本週頭條 | 訂閱報紙 | 資源分享 | 報紙版 | 與我們聯繫 Copyright © 2009 Pacific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RSS Icon
    Welcome to Pacific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