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投書:論蔡英文學歷事件之爭端/暗公鳥(2019-09-20)
論蔡英文學歷事件之爭端 暗公鳥
物理學有慣性定律,神學上有不信者恆不信的事例,人間凡事也不乏死不相信的堅持者,蔡英文的論文與學位紛爭事件就是一例。
此一舊議題早在二O一五就藍營炒過,都屬茶餘飯後,但今年民進黨總統提名初選前夕,又被另一群人回鍋炒熱,終成選舉語言。事實上,依個人觀察,蔡英文團隊也是以選舉語言在處理,其策略跟二OO八年歐巴馬處理出生地質疑事端一様,就是不急著攤牌,因不信者恆不信,倒不如順勢營造我明敵暗,讓對方唱獨腳戲,終自陷網羅。至少可讓他們無暇他顧,另起爭媏。
歐巴馬拖到二O一一年四月才展示出生証明,讓質疑者集團滿面全豆花,但事端並沒就此止息,他們反而將歐手上的出生證明打成假貨。此次衝著蔡而來的爭端,也並沒因民進黨初選結束而平息,反而有喜樂島決策委員之一賀德芬,也是前台大法律系教授,出面在立法院舉行記者會,公開質疑蔡的博士論文與博士學位作假。
賀女士自認沒有百分之百證據,只是「合理懷疑」。她有懷疑的自由,也可提出質疑,但犯了一個大忌,作出一連串的“不實質指控”(從蔡的角度看),又表明要「司法解決」,這樣一來正中蔡的下懷。一般來說,在任總統告民眾是不智之舉,除非不得已像故意誨謗(malicious libel),賀既然公開要求由司法檢驗,蔡只好順水推舟。See you in court. (按九月十三日蔡加告媒體人彭文正)。
人民有權質疑、檢驗公眾人物,yes, and no! 凡事都有極限,切忌玩過頭。大家應該還記得,二十年前新黨有一位後來被定讞入獄的性侵犯馮滬祥,他利用言論免責權在立法院攻擊當時的行政院長蕭萬「短」,政壇上起了一陣譁然。因我自己名字中間也是「長」字輩,對馮某誚話感同身受,所以事後我曾為文認為「微笑老蕭」當時應該幽默地回說:難道馮委員要我在國會殿堂脫褲子?回到本題就不用多講了,點到為止。
既然爭端的標的是博士學位和博士論文,所以要深入談論或辯論,最好是用做學問的精神和態度來處理,就當作是在寫一篇博士論文。博士(Doctorate) 通稱 Doctor of Philosophy (Ph. D),其最基本的要件是,候選人要能夠作獨立思考和運用邏輯推理,來解說或解決問題,說穿了就是要具有普遍常識。
首先要知道,蔡早在一九八四年就返台晉身政治大學任教,七年後轉往東吳大學,那是黨國時代的事,身為一個沒有特權的台灣女子,她有何能耐「三十五年來一路作假」? 再者,蔡從二O一O年起數次參選公職,也都需學歷驗證,蔡如有作假情事,試想她的競選對手及國民黨會放過她嗎?
平心想像一下,蔡會膽大包天,傷心病狂到選在爭端高峰時刻(七月九日),公開在Dcard公司員工面前秀出「假文憑」? 這樣不怕被統媒、紅媒抓個正着?享譽國際的母校LSE會容忍嗎?
另外,有些批判說詞形同在指控LSE做假!林環牆教授的「獨立調查報告」甚且信口開河說「有LSE人員違法掩護蔡」,這是很嚴重的指控!英國是個講法的國度,底線是 Beyond the reasonable doubt,試想LSE 與在補發文憑上簽名的副校長Adrian Smith會甘冒身敗名裂,替蔡偽造作假?
LSE既然在二O一五年補發蔡的文憑,依邏輯推理,蔡必先要有論文,也必先要通過考試和論文口試,才會有文憑。補發不意味作假,許多醫師常會申請extra copy擺在診所讓患者檢視。
質疑者聲稱遍找不到蔡的論文本,卻不去思考問題之所在,例如自己沒能從相關機構拿到資訊,這是否有可能是因涉及到隱私權?或是缺乏正當性? 他們竟然就進而咬定蔡沒有交過論文,此時蔡若拿出她的存本來,像歐巴馬拿出他的出生證明,豈不是會馬上就被打成贗品?因為存心質疑者不信恆不信,勢必會有人要拿去LSE比對,而質疑者又聲稱LSE圖書館已告訴他們說「從沒收到蔡的論文」。
那是LSE 圖書館員 Ruth Orson 的回應,也是事實陳述,因為LSE 圖書館不存論文,Orson用詞符合一般文書操作,但她也說倫敦大學Senate House Library「顯然從未收到」,而IALS (Institute for Advanced Legal Studies)也「找不到」他們存本,這樣的陳述後來校方有作出更正,聲明說根據圖書館記錄,有收過蔡的論文本,也有送本給IALS。這不就是整個事端的答案嗎?
「找不到」不必然意味不存在 (non-exist),有可能是拿不到的(unavailable),例如大英圖書館網上論文服務EThOS 就註明說:全文是拿不到的(full text unavailable)、有閱讀限制(restricted access),另外摘要、指導教授與數位檔編號(DOI)也都 unavailable,這三枝「拿不到的」槍馬上就被反蔡人士撿到,進一步用來攻擊蔡。
「找不到」也有可能是人為疏失,或遺失 (missing),例如被誤放(misplaced),被搞丟 (mishandled),甚或被偷(stolen)!
要知這裡所談論的是三十五年前的時空,電腦、電子檔是後來才有的玩意兒。若沒有原本,後來在建電子檔時,例如EThOS,負責操作的人員怎能建出「不全」目錄卡? 資訊檔不全或學籍卡直接塗改,都可以是正面性的見證。
依個人經驗,考過口試、交出了論文就是畢了業,天空任鳥飛,就職去了。至於事後學校如何存藏或典藏,鮮少有人會去關注,可去問問早期拿到Ph. D.的朋友,看看有幾個人曾回過母校去查看自己所交的論文、回味往日辛酸?
任何爭端多少都會有其動機,賀說是為了「維護學術尊嚴,無關政治」;林稱是在作「獨立調查,沒有政黨或紅媒支持」,兩人都先自打預防針,耐人尋味。至於被認或自稱「本土性」的媒體人彭與中國民運人士在電子媒體上指控蔡,因為我耳朵不聽話,只能從其他電子報閱覽,有「民視恩怨論」、近又有「選立委」論等,不在話下。只是,彭花錢請中國民運人士上節目攻詰蔡,難逃弦外之音。
筆者寧可相信賀教授「維護學術尊嚴」的用心,但她要指控蔡 “損害學術尊嚴”,光靠自己的「合理
懷疑」(reasonable doubt) ,就像恐龍法官的自由心證一樣,不但不能取信於人,反而會引起更多的爭議。
最後不妨就拿賀的一些作為來檢視,一九七九年美麗島事件發生後,她曾以台大教授名義連署譴責美麗島「判亂」,等於在合理化外來黨國迫害本土民主志士,她當年的動機難道是在「維護」民主? 二OO六年她回頭與心目中的「判亂犯」之一施明德結盟,擔任紅衫軍總部發言人,她要扳倒的不就是阿扁?稍加引伸不就是民進黨、不就是本土政權嗎? 無三不成禮,這一次的論文爭端正好又提供給了她一個讓人可「合理懷疑」的 “反本土” 操作舞台。
很諷刺是截稿時想再上網查證些細節,發現爭論點已從起初「沒有論文」的懷疑,經「論文作假」指控演變成「蔡英文論文讀後感」了!再下去的鬧劇可能就是「句點」與「逗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