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頭條
社論
台灣看台灣
台灣研究院ITS 專欄
台美要聞
讀者投書
白鴒鷥
攝影小常識
台美人
「七崁客」專文
鳳凰花
阿土臭彈
「話仙」專欄
「第一欄」專刊
山百合
生活與健康
杏壇漫談
時事論壇
特別報導
醫藥與生活專欄
工商經濟
理財專欄
美東社區
美西社區
美南社區
東南社區
中西部社區
台灣(及其他)
加拿大地區
北加社區
南加社區


新聞搜尋


訂閱報紙 / 與我們聯繫



IFIC TIMES NEWS

TACL 2009-2010
Journalism Internship
Application Form



時事論壇:台灣不是中華民國/李天福(2014-04-17)

台灣不是中華民國    李天福

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台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

最近,她又表示,她的這個說法應是「台灣共識」的基礎。又說,民進黨也許可以此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往來打交道。嚴格說來,蔡英文的說法完全不通。因為,中華民國是政府的名稱,它不是一個國家。3500年前在黃河沿岸建立的華人之國,是一永久性的實體,相對的,其間各個朝代和政府只是一時的。

而,「台灣」是地理上用來定義西太平洋第一島鍊中一個島嶼的專用名稱。因此,將一個政府和一個島嶼這二碼不同之事劃上等號是錯誤的。

領土

也許蔡英文的說法只是她簡速地說,中華民國政府目前有效地控制台灣,而這個控制只限於台灣。

狹義地解釋,這種說法多少反映了現實。

不過,聲稱中華民國是台灣,或是台灣是中華民國或許會誤導人們去相信,中華民國享有台灣的主權或台灣是大中國的一部份,因為,中華民國當年是建立於中國加上馬英九總統宣稱中華民國的領土包括台灣和中國。

但事實上,中華民國並沒擁有台灣的主權。

根據1895年的馬關條約,中國(滿清政府)將台灣島和澎湖諸島完整的主權永久割讓給日本。

依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所有有關台灣和澎湖的權利、產權及所有權,但沒有指名誰是台灣主權的受益者。

中華民國可以宣稱擁有金門、馬祖的主權,但它對台灣及澎湖諸島是沒有合法的擁有權。

美國在這議題上的官方立場是:台灣的國際地位仍未定,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

全球定位

為了不得罪中國,美國政府並沒有常常明確地宣示上述立場,但有時也會明確地表示。

在2007年3月,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一封正式的信函中表示,根據聯合國大會2758決議案,聯合國認為,無論如何「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在2007年8月,美國送一份正式抗議函給潘基文表示,「如果聯合國秘書處堅持要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國將不得不以國家立場和這一立場劃清界限。美國的台灣政策是像水晶般的清楚。」

雖然美國和中華民國斷交,但美國採用台灣關係法,去管理美國和台灣人民的關係。

台灣關係法確認保持和增強在台灣所有人民的人權是美國的目標。它明載,任何非和平手段要去決定台灣未來的行為是對西太平洋安全的威脅,也是美國嚴重的關切。

它進一步表示,維持美國足夠能力以抵抗任何訴諸武力或任何形式的威脅足以危及台灣人民的安全或社會或經濟制度是美國的政策。

美國對台灣的立場:台灣法理地位仍待確定,而且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正是台灣關係法的基石。

如果大多數在台灣的人民決定,中華民國享有台灣主權,同時/或是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中華民國或中華人民共和國),那台灣關係法就被廢除了,因為美國不可干涉他國的內政。

台灣關係法一旦消失,民主的台灣被獨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併吞是無可避免的。

由此可知,「台灣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是台灣」這個念頭具有很深遠的後果影響。

美國立場

果真如此,這意味著持上述念頭觀念的人是願意放棄台灣得來不易的自由,去接受中國共產黨專制的統治,更願在未來人民解放軍和美國及其盟邦衝突時,站在第一線為中國而戰。

就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台灣人民將會遭受美國和它的盟國軍事的猛烈攻擊,因為毫無疑問的,人民解放軍將會把台灣轉變成它可以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用兵的主要基地。

當馬英九在2006年以台北市長身份訪問美國華盛頓DC的美國企業研究院時,他表示,如果當選總統,他會把和北京談判和平協議列為他優先工作。

當被問到,他是向中國或台灣效忠?馬英九回答:中華民國。

這是不誠實之遁詞,如果他果真對中華民國忠誠,那他怎能拼命要台灣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投降,因而毀了中華民國,並將台灣2千3百萬人拋入中國共產黨鐵腕的奴役下。

果真如他自己所言,馬英九在2008得到權力之後,他採取的政策是漸進式的(向中共)投降。

威嚇

這種隱藏式的統一是在多方面進行中:透過片面解除台灣的國防武力;刻意弱化台灣經濟,擴大中國移民進入台灣的數量,降低台灣的國際地位,藉資金技術及人材外流去中國而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區,以下監、罰款及私刑、恫嚇台派活躍人士。可以看出,往簽定和平協議邁進是愈來愈明顯。

上海的台灣研究院副院長倪永杰在2013年除夕夜發表一篇論文,他預測今年(2014年)馬英九很可能會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表示,2014年在中國召開的APEC領袖會議會是馬、習會很適當的場合。倪永杰進一步說,馬、習之會必定是一歷史性大事,必舉世震憾,改變兩岸關係,改變中國甚至影響全世界。

併吞

2016年的馬英九任期結束前,台灣被中國併吞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原因是:

第一,台灣本身弱小,易受中國的壓迫,經過多年過度在中國投資,台灣的經濟滯留不前,而且愈來愈依賴中國的市場,而被中國控制。

台灣的軍隊缺乏準備對付敵人進攻的能力,而且士氣低落。

接受了「中華台北」的名稱,參加世界衛生大會,台灣已在世界地位上降格。

第二,國民黨重回去專制獨裁。在台灣言論和集會自由被蝕化,司法已成為國民黨迫害,政治反對者的工具。

第三,台灣的反對陣營分裂成支持中華民國架構,以期2016年總統選勝取得政權之夢者,‧但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以及有些人希望能用公民不服從運動及大規模抗議等手段去推翻中華民國政府,確保民主的台灣獨立於中國之外。

在這種情形之下,台灣目前缺乏團結一致又有效的力量來阻止台灣漂流向毀滅之結局。

第四,台灣主要的反對黨民進黨,漸漸抄襲國民黨的傾向統一議程。據報載,前海基會會長洪奇昌將提倡設立促進海峽和平發展的委員會,洪奇昌也支持謝長廷的「兩邊兩憲」的提議。

撥雲見日,把一些謎語切開,洪其昌的提議是:現在民進黨應和國民黨在(和中國)簽定和平協議的進行中競爭,而在台灣投降之後,台灣應被以不同形態的「一國兩制」來統治。

民主

因為洪奇昌是民進黨內最有影響力派系,新潮流的重量級大老,他所提議的應被很嚴肅的看待。

最後,在未來二年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併吞台灣最好的時機,因為台灣最有力最可能的友邦的元首是歐巴馬總統。在和北京交往中,他是最順從中國的。他也不像他的前任總统們,他從來不稱讚台灣在民主化的成就,而在台灣關係法30週年(2009),他沒有像國會一樣重新確認它的重要性。北京能輕易地假設台灣在和平中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吸納,歐巴馬總統也會默然認可。

因此,民主台灣的生存越來越危急。

有心確保國家自由者必須很迅速地建立有效反抗簽定和平協議的能力。他們必須出來宣示他們要有一個獨立、自由的台灣,和世界自由國家同在連成一線。他們必須明確的宣告:台灣不是中華民國,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

李天福是自由職業評論家,居於美國賓州,原文刊於2014年1月26日Taipei Times, Taipei, Taiwan(太平洋時報編譯組譯)


  • 社論:「前所未有的戰爭」遠在天邊,近在遠前
  • 台灣看台灣:跳脫藍綠 進入統獨 /陳茂雄
  • 特別報導-夏波:台灣前途由全台灣人民決定
  • 話仙專欄:中華文化的說文解字--奴才文化/李堅
  • 讀者投書: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美國本部聲明
  • 讀者投書:從學運的第二代,我們看到了什麼?/ 林榮松
  • 讀者投書:覺醒吧,勇敢的台灣人!/陳榮儒
  • 讀者投書:交大之恥/呂萬來
  • 攝影小常識-61:使用離機閃燈補充資料之五
  • 台美人:大紐約區二二八紀念會記要/李正三
  • 台美人:密西根大學台灣留學生響應聲援台灣反黑箱服貿學運 /李丁園
  • 阿土臭彈:重遊北海道
  • 副刊:八十人生‧感觸點滴(4)/林溪漢
  • 山百合:黃榮村校長新書《大學的教養與反叛》讀後感
  • A Defining Moment in Taiwan’s History
  • 時事論壇:台灣不是中華民國/李天福
  • 股市攻守:投資者俱樂部
  • 理財專欄:Long-Term Care/李雲玉
  • 台加文化協會首位女理事長 廖純如
  • 全美台灣同鄉會達拉斯分會2014年新舊理事交接
  • 台美公民協會新竹協辦全球領袖訓練營
  • 華府:黃郁芬-318學運是這一代的成年禮
  • 紐約台灣會館舉行服貿之夜陳破空郝毅博分析服貿協議
  • 王俐力醫師在FAPA-Rochester分會演講
  • 佛羅里達州Gainesville留學生聲援太陽花運動
  • 北加州:陳朝全出往北加州台灣工商會會長
  • 問政認真劉櫂豪立委 訪南加演講會鄉親
  • 洛杉磯:中興大學傑出校友接受推薦
  • 洛杉磯:學運花開遍地黃郁芬洛城說源由
  • 呂秀蓮副總統北美洲演講 介紹新書iMy Fight For New Taiwan
  • 洛杉磯:將台美人誤認為華美人 洛杉磯時報記者致歉
  • 洛杉磯:東安青少年管弦樂團招生中
  • 南加州:聖地牙哥台美人反服貿


  • 報紙版













    本週頭條 | 訂閱報紙 | 資源分享 | 報紙版 | 與我們聯繫 Copyright © 2009 Pacific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RSS Icon
    Welcome to Pacific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