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的見證

美國南加州柑縣台灣同鄉會23日在爾灣的Heritage Park Community Center舉行2012年年會並慶祝創會25週年。當天應邀回來參加的前會長有前左起:王漢平、楊詠絮、黃河芬、鄧芳淑、簡會、陳素珠、陳昭吟、周錫和、陳信行、現任會長鍾和易。後排左起張紀雄、邵光次和陳立明。(林秋比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 Rise of Asian Americans”--- 莫使名過實 疼愛新故鄉
上星期6月18日美國國會眾院通過就「排華法案」向華裔美國人道歉案。該案已於去年十月在參議院通過。這個法案是加州第32選區國會議員趙美心(Judy Chu) 2009年當選國會議員後主要政見之一。我們喜見因為她的努力,不但能夠讓華裔美國人因為正義伸張感到欣慰,更為為維護所有亞裔美國人未來的權益,立下一歷史性的里程。
在這同時,美國的Pew Research Center公布一份「The Rise of Asian Americans」的報告,報告說,作為一個群體,亞裔是21世紀高科技的勞動者,亞裔移民有一半擁有大學文憑(美國人平均是30%)而亞裔家庭年收入的中位數是6萬6千美元(美國家庭為4萬9千美元)。亞裔已取代拉丁裔成為美國最大移民群體。2010年約36%的新移民是亞裔,31%是拉丁裔。預計在2050年亞裔美人的人口將由2010年的1仟8百萬增至4千1百萬。
對於Pew Research Center的報告,台美人並不感到意外,根據台美公民協會和美國台灣研究院分析美國人口普查資料,已經顯示台美人的收入、教育、擁有房屋等指數高於美國的平均值(甚至其他亞裔),而台美人依賴政府的程度最低。
這二則新聞當然是值得讓亞裔美國人和台美人感到欣喜。尤其最近二年前有「虎媽戰歌」,後有林書豪的Linsanity,讓亞裔美國族群覺得不再被看低、看扁(Looked down upon)。不過,如果我們假設因為經濟情況改善、受教育水準提高,我們就可以免於被「種族歧視」(Racial Bias/Prejudice),那就和現實有很大的距離。猶太人今天在金融、經濟、影藝,和政治各方面表都十分出色,但是他們受到的歧視並不因為社會經濟地位的提高而減少。
以加州為例,有人己不滿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每年的新生亞裔幾乎佔大多數。以UC-Irvine為例,2011年該校大學部亞裔學生的比例是49%,所以該校被謔稱UCI-University of Chinese and Indians,而2011年有41%亞裔新生的加大洛杉磯校區UCLA,則被戲稱為「University of Caucasians Lost Among Asian」(白人在亞洲人中迷失的大學)。
尤其晚近,中國的崛起,讓亞裔美國人也感受到社會存在一股反中的情緒,這讓我們想到30年前發生在汽車之都底特律Detroit的陳果仁(Vincent Chin)事件。當年「日本第一」,打跨美國汽車、電子等工業,讓美國人反感,陳果仁被二位白人誤認為日本人,毆打致死,凶嫌只被判緩刑。因此,台美人應在行事為人有所警惕。我們不要忘了,我們第一代的移民,有些是台灣教育出的菁英學子,有些是家世良好,財勢雄厚的商業移民。所以並非完全是由赤貧起家,不能算是可歌可泣的美國之夢。目前,美國社會雖然對低技能移民有敵意,但是隨經濟狀況的改變,也許有一天美國大眾會對技能移民要求有數額之限。
當然,我們在這新故鄉打拼,能立足異域、養育子女,實現美國夢,理當愛美國,放棄中國人「回唐山」的陋習。有些人至死不認同美國,甚至更可惡的是,站在美國自由土地,吸收美國養份,有錢有勢了,卻大談中國民族主義,狂言「中國總有一天打敗美國,成為世界超強」。這種心態表現在外,言行難免囂張,讓整個亞裔人蒙塵,令人不齒。
身為台美人當然很高興看見美國國會通過為「排華法案」道歉及Pew Research Center的報告,因此,台美人除積極投入為自己財富的創造之外,應該關懷所住在的社區,熱心社會公益,救急濟貧,勇為志工,奉行「力惡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對美國回饋,否則為富不仁,囂張狂妄,危害族群關係,罪大惡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