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頭條
社論
台灣看台灣
台灣研究院ITS 專欄
台美要聞
讀者投書
白鴒鷥
攝影小常識
台美人
「七崁客」專文
鳳凰花
阿土臭彈
「話仙」專欄
「第一欄」專刊
山百合
生活與健康
杏壇漫談
時事論壇
特別報導
醫藥與生活專欄
工商經濟
理財專欄
美東社區
美西社區
美南社區
東南社區
中西部社區
台灣(及其他)
加拿大地區
北加社區
南加社區


新聞搜尋


訂閱報紙 / 與我們聯繫

[台灣人之光] 翁啓惠 獲 Welch Award in Chemistry

Welch Foundation 宣佈翁啓惠得
Welch Award in Chemistry
 
(綜合報導)總部在Houston的威爾許基金會(The Welch Foundation)9月8日公布2021年威爾許化學獎(Welch Award in Chemistry)得主為前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翁啟惠,成為台灣第一人。

威爾許基金會董事會主席巴斯(Carin Barth)在新聞稿中表示,威爾許基金會的使命是透過推動化學研究以改善他人生活。數十年來,翁啟惠一直朝著這個目標努力。他在化學與生物學方面取得革命性進步,他的研究方法將促進未來數年的新藥與疫苗開發。

威爾許基金會科學顧問委員會主席德凡(Peter Dervan)則讚許翁啟惠是發展酶催化合成碳水化合物的最重要人物。

翁啟惠曾在2014年獲得沃爾夫化學獎,該獎項經常被視為諾貝爾獎的前哨,2015年獲英國皇家化學會羅賓遜獎,今年再獲威爾許化學獎,照國際慣例,拿了沃爾夫獎和威爾許獎後,下一步就是諾貝爾獎,因此外界看好翁啟惠諾貝爾獎之路已近了。

翁啟惠是世界首位成功以酵素技術大量合成複雜多醣物(多醣及醣胜肽)的科學家,這兩種方法目前也被業界用來開發治療心臟病、中風及各種發炎疾病的新藥,也是首位發展多醣分子自動化化學合成的科學家。

他的研究橫跨化學與生物科學領域,是國際生物化學界的重量級人物,在生物有機化學及醣分子科學有非常重要貢獻,改變大眾對醣分子的認識,且對功能基因體科學的研究及新藥物發展有重大影響,發明「程式化一鍋式酵素反應」,為癌症研究、細菌及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帶來疫苗研發與治療的新機會,曾開發醣分子相關的醣蛋白、廣效流感疫苗、醣晶片等。

近來翁啟惠與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團隊也積極開發廣效疫苗,研發不怕病毒突變的單醣化棘突蛋白(S蛋白)疫苗,更找到超級單株抗體「m31A7」,該單株抗體對抗新型冠狀病毒的能力,較現在全球所有單株抗體療法優越百倍以上。

翁啟惠31歲赴美進修博士學位,開啟他進入醣分子科學之路,畢業後也一直在美國學術界進行醣分子科學的研究。留美發展20多年,獲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2000年應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邀請,回台主持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多醣體研究室。2003年接掌中研院基因體中心主任、2006年接任中央研究院長、2019年接任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會長至今。(中央社)

( 威爾許基金會宣佈翁啓惠得獎的新聞官網:https://welch1.org/awards/welch-award-in-chemistry)

一鍋式合成法

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獲頒2021年美國威爾許化學獎 (Robert A Welch Award in Chemistry),為我國第一人,威爾許基金會於美國時間9月8日公布今年威爾許化學獎得主,表揚翁啟惠於化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對人類福祉的貢獻。翁啟惠在醣科學研究的發現,讓人類對醣分子在生命所扮演的角色有進一步了解,也奠定傳染病、癌症與神經退化疾病的檢測、預防與治療後續研究基礎。

生物界四大重要分子為核酸、蛋白質、脂質、醣分子,醣分子是在細胞表面和蛋白質與脂肪酸結合成醣蛋白或醣脂,能讓細胞和其他細胞接合、產生作用,人類的血型、病毒入侵、癌細胞擴散等都和醣分子有關,但過去科學家囿於醣分子難以取得,醣化反應對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影響也不淸楚;直到翁啟惠80年代在德州大學及Scripps研究院任教時,研發「一鍋式酵素反應」,透過該方法,才讓人類可首次、也是迄今唯一用生物方法迅速且大量取得合成複雜醣分子。

因「一鍋式酵素反應」不易合成非天然醣分子,翁啟惠又發展「一鍋式酵素反應」進階版「程式化一鍋式多醣合成法」,可用化學方法合成天然與非天然的各式寡醣,且製程時間從過去傳統要1、2年,大幅度縮短到只要幾分鐘, 因為他的發明,才讓全球科學家有足夠且多樣的醣分子做後續科學研究,也打下近年醫學、生物研究發展迅速堅實的基礎。

翁啟惠研發「一鍋式合成法」,和幼時初中就離家到台南求學經歷有關,早早獨立的他練就料理好功夫,「煮菜的過程也是一種化學反應,一人做菜、吃飯,不可能一道一道慢慢做,當然是一鍋用到底,思考不同的原料如何『攏呼落』一鍋炒才好吃又有營養。」料理如此,研究也如此,原來改變人類科學研究的一鍋式合成法,最開始的構想來自翁啟惠拿著鍋鏟的廚房。

翁啟惠獲來自美國、以色列、台灣3國學界的提名,5月威爾許基金會通知獲獎,在威爾許化學獎項網站上秀出他在台灣與美國目前任職的頭銜:「美國的Scripps研究院化學講座教授」、「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他也感謝這兩個服務單位及合作同仁、資助的政府機關及私人企業,讓他獲此殊榮。

威爾許獎是美國大企業家 Robert Welch首設立的基金會所頒發的幾十個有關化學研究教學的獎項中最大獎。Robert因從事石化工業致富,他個人深信化學研究對人類有非常的貢獻,設立基金會每年用在各項獎勵化學科工的捐贈、獎項達一億美元。 其中威爾許化學獎有近50年的歷史,獲獎者將可獲得一金質奬章及50萬美金,獎項得獎者也被視為諾貝爾獎得獎者的熱門人選,因疫情影響,原預計10月25日舉行頒獎典禮改為線上,11月初基金會將會到Scripps親自頒獎予翁啟惠。(UDN)

被鬥爭/抹黑的世界級科學家

2016年3月…當時大選結束尚未交接,總統還是馬英九,中國國民黨立院黨團利用時任中研院院長翁啟惠出國,正在搭機無法回應的時間點,發動「浩鼎案」抹黑翁啟惠,事後經過法院、監院的調查,證明是件抹黑台灣諾貝爾級學者、傷害生技產業的政治鬥爭!(王定宇FB)



報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