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偉:我舉這面國旗 但內心想的是台灣
 謝志偉線上座談(圖/陳如媜)
 主持人華府同鄉會長蔡懷恩(圖/陳如媜)
【本報記者陳如媜華府報導】
華府與巴爾地摩台灣同鄉會24日舉辦線上座談會,邀請台灣駐德大使謝志偉分享他在德國辦台灣國慶的理念,還有面對反對聲浪如何迎刃化解。謝大使的談話鏗鏘有力、擲地有聲,雖是外省第二代,但他對台灣的愛比起某些台灣人更多得多,一席話振奮人心、鼓舞士氣,聽得十分過癮;可惜時間太短,意猶未盡,但他能在百忙中抽空一小時與鄉親隔空見面,已實屬難能可貴。
謝志偉解釋身為外交官在海外捍衛國家主權的過程與意義,海外每年必須辦國慶活動的理由主要是外交考量,是屬於外交事務的一環;他在扁政府執政時2005年首次出使德國,9年後再度被小英派駐德國,辦過多次國慶酒會和音樂會,日期不一定在10月10日,因台灣與德國沒有邦交關係,出席政府官員層級最高到處長,參加賓客平均約500至600人左右,以台灣在世界的局勢來說,海外辦國慶不可與台灣相同。
謝志偉介紹他的外交工作,主要是為台灣尋求國際空間,2005年外交最高目標是加入聯合國,及加入世衛(WHO)等國際組織,他告訴世界:台灣是個國家、是個自由民主的國家,排除台灣參與國際組織是不公平的,自己每年演講超過200場,一年到頭遊說的重點也在此,但每到10月國慶卻變成慶祝「中華民國」,這和平常的外交工作很不搭調。
謝志偉強調,「自由民主的台灣人不是國民黨獨裁政權蔣介石的繼承者,而是克服者、奮鬥者」,慶祝國慶不是慶祝中華民國的生日(Birthday),而是慶祝誕生的那一天(Birth),因為中華民國是由無數熱血青年拋頭顱灑熱血所建立,值得慶祝、且合乎邏輯,他大聲疾呼台灣是自由的燈塔,自由世界心胸寬闊、理念相同者應該認同台灣。但台灣並非放棄加入聯合國,因加入聯合國是政治議題,他要告訴世人,台灣的民主是如何得來的,是奮鬥得來的!民主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無數前輩奮鬥爭取來的,台灣人要以自由民主作為典範,因此基本論述重點並不是「獨立」。
謝志偉指出,過去台灣人從小被教的目標是「反攻大陸」,但現在卻有人想要統一,但自由得來不易,「自由」應該是統一的目標、而不是代價,我們應該用台灣人為自由民主抗爭的精神去慶祝國慶。他要反問國民黨,為什麼碰到中華民國的消滅者(中共),「中華民國」和「國旗」全都消失了?
謝志偉提到朱立倫與習近平9月26日的往返電函對話,令人心裡淌血,他說,全世界都知道中國霸凌台灣,中國共產黨是獨裁政黨,「台灣人的自由民主容不得你來威脅」,他表示「我舉這面國旗,心裡想的是台灣」,辦國慶的基本功能是外交、是個論述的場合,是傳達訊息和傳達理念,慶祝的是中華民國的誕生,不是慶祝中華民國的生日,因為中華民國已經被共產黨消滅。
他表示,舉國旗還要考慮到下一代,也就是所謂的「天然獨」,他們只知道這面國旗,不知道過去的歷史,以德國為例,最近還有一位90多歲的德國阿嬤因當年協助納粹而被判罪,德國曾經歷過納粹統治,全國很少看到國旗。美國則不同,美國是民族大熔爐,到處看到國旗。但很遺憾台灣卻不是,對於4、50歲的人來講,這面國旗沾滿血淚。
謝志偉再度強調,「我舉這面國旗,內心想的是台灣」,倘若國民黨能真正為「中華民國」,自己很願意舉這面國旗。但他同時也要正告國民黨,若要我們舉這面旗討你們歡心,而自己在中共面前卻不敢,這是太過份!
對於最近同鄉會辦台灣國慶引發爭議,謝志偉表示理解,但他要對台派(或獨派)說,「一個真正的台派(或獨派),會尊重自由民主」。他也建議台派(或獨派),在與國民黨論辯時,不妨質問對方「當你們把國旗收起來的時候,你有資格叫我幫你扛這面旗嗎?」。謝志偉最後並嚴正警告,「任何人或政黨若呼應中共就是自由民主的罪人」。
另外,他還呼籲大家支持中國的民主運動,以及西藏、維吾爾族和香港的民主,他說或許我們力量薄弱,但「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關於名片頭銜,謝志偉說他不在乎「大使」頭銜,但自認不是「台北」代表處的代表,而是「台灣」的代表,他說,名稱不能改但可以加,自行在名片加上「台灣」、還燙金,德國問、那他是代表處的甚麼?他回答是代表處的「館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