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四二四、蔡英文 /王秋森
蔣介石於1949年12月10日,在蔣經國的陪同下從中國成都飛到台灣時,心中感到萬分悲憤。因為二次大戰結束後,已休兵多年的中國共產黨與他掌控的國民黨重燃戰火;他的軍隊從1947年7月開始節節敗退,最後只剩下流亡台灣這條路。
起造於託管地的流亡政權
而當時還有台灣這塊託管地可供棲身則讓蔣介石稍感安心。1945年10月25日,他利用盟軍最高統帥Douglas MacArthur (1880-1964) 指令在台日軍向他投降的機會,將台灣納為中華民國的殖民地。但在短短四年間,他自身卻遭逢巨變;1948年4月20日當選總統,九個月後因戰事失利、經濟破產,於1949年1月21日引退;為了準備日後重新掌權,在引退前任命陳誠為台灣省政府主席。陳誠於赴任後在記者會中稱台灣為剿共最後之堡壘。他深感不妥,於1月12日以電文責斥陳誠:「台灣法律地位與主權,在對日和會未成以前,不過為我國一托管地之性質,何能明言作剿共最後之堡壘與民族復興之根據也,豈不令稍有常識者之輕笑其為狂囈乎」(註1)。值得指出的是,在1951年簽訂的舊金山和約及1952年簽訂的台北和約,日本均僅聲明放棄對台灣、澎湖等島嶼的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蔣介石擔心的問題並未消失。
將台灣納為殖民地之後,蔣介石指派陳儀為台灣省行政長官。1945年10月15日搭乘美國兵船來台的的中國士兵,上岸後就開始到處掠奪。陳儀帶來的一大批貪官則大肆搜刮人民膏脂。飽受橫行豪奪的台灣人民於1947年2月掀起二二八革命。在各地自動組成的許多抗暴隊伍中,以中部的二七部隊人數最多,約有1百多人。蔣介石派遣的援軍於三月九日抵達基隆,開始到處屠殺。駐守在台中市內的二七部隊為了避免市民在交戰中犧牲,決定退至埔里。3月16日清晨,二七部隊與蔣介石派遣的援軍在埔里郊外的烏牛欄吊橋附近交鋒。二七部隊以較少的軍力奮戰到傍晚,因彈藥無從補給,決定化整為零,埋藏武器後解散。此役後來稱為烏牛欄戰役,並立有紀念碑(見圖1)。之後蔣介石派遣的援軍繼續在全島進行大屠殺,陳儀並於3月26日下令實施清鄉,在各地濫捕、濫殺,長達一個多月。1949年流亡到台灣時,蔣介石覺得兩年多前派兵鎮壓及清鄉後,台灣人民短期內不可能會再次反抗,因此稍感安心;翌年3月1日,乃以復行視事的名義在託管地建立流亡政權,偽稱中華民國。
二二八事件後,蔣介石並未嚴懲陳儀,僅將他調回中國擔任國民政府顧問,1年後任命他為浙江省政府主席。1949年元月陳儀計畫投向中國共產黨,勸誘曾受他培植的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一起行動,被湯恩伯向蔣介石密報。陳儀於2月移交省主席後即被軟禁,翌年4月被押到台灣,6月18日在臺北被槍決。對陳儀案件,蔣介石不但親下手諭「槍決可也」,並將案情公開報導,刊登槍決照片。其判決文有一段記載:「陳儀在主持臺灣行政期間,魯莽、顢頇、處置乖張。」從重用到槍決,蔣介石對陳儀這種態度的轉變,一般認為是當時他處於眾多部下叛離的困境,因此企求透過嚴厲制裁手段來鎮懾下屬。而大事報導案情,則是意圖欺騙台灣人民,表明他已嚴懲了二二八事件的元凶,同時為自己開脫責任。
蔣經國的逐步掌權
蔣經國(1910-1988)15歲時負笈蘇聯,就讀於莫斯科中山大學。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成立南京國民政府,逮補了不少共產黨員。蔣經國針對此事件在大學集會上演講譴責蔣介石,並在塔斯社發表公開聲明與蔣介石斷絕父子關係。1927年12月蔣經國轉往列寧軍事政治學院,並加入蘇聯共產黨;1930年畢業後留在蘇聯工作,直到1937年才回中國。他在蘇聯的最後四年都待在座落於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市 (在烏拉爾山脈 (Ural Mountains) 東麓) 的烏拉爾重型機器製造廠;於1935年與白俄羅斯族孤女法伊娜·伊帕奇耶夫娜·瓦赫列娃結婚。
回到中國後蔣經國開始努力修復父子關係,蔣介石亦逐步交付任務給他。於1949年被逐出中國的蔣介石深悟透過特務系統監控部屬的重要性,而只有自己的兒子是最可靠的;因此在建立流亡政權後,迅於1950年3月25日任命蔣經國為國防部政治部主任,兼任總統府機要室資料組主任。從此蔣經國一手掌握黨政軍情治系統,將監控、高壓等迫害人權手段帶入台灣。在蔣介石、蔣經國父子兩人共同掌權之下,台灣成為警察國家。
於1978年就任總統後,蔣經國即將島內民主運動人士與海外台灣獨立建國運動者列為敵人,動轍以叛亂罪逮捕監禁。在1979年美麗島事件中,有152名民主運動人士被補。之後蔣經國及其特務系統持續迫害反對運動人士與家屬。1980年2月28日,林義雄的母親和一對雙胞胎女兒慘遭殺害,九歲長女身中數刀,經搶救後生還;兇手甚至刻意選在二二八這天行兇。1981年5月20日,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助理教授、台灣獨立建國運動參與者陳文成博士回台省親;7月2日被警備總部幹員帶走,翌日陳屍於台灣大學研究生圖書館旁。
四二四刺蔣事件
蔣經國雖然到1969年才當上行政院副院長,但長期掌控的權力僅次於蔣介石。他毫不遮掩地準備繼承蔣記流亡政權的獨裁及殖民統治,1970年赴美訪問的目的即是要確立繼承人的地位。
二二八革命後啟動於海外的台灣獨立建國運動,歷經二十多年已凝聚相當的力量。而第三世界人民於1960年代掀起的民族解放運動怒潮及其採取的激烈抗爭手段,對獨立建國運動志士產生了極大的激勵作用。因此在獲知蔣經國計畫赴美訪問的消息後,許多志士就有對他採取行動的想法。
發生於1970年4月24日的刺蔣行動是鄭自才策畫後,邀請黃文雄和賴文雄參加,黃晴美(鄭自才之妻、黃文雄之妹)則從開始計劃時就全力支持。行動當天早上,賴文雄開車送黃文雄和黃晴美到座落於紐約市中心區的廣場飯店 (The Plaza Hotel),黃晴美將預先藏在手皮包中的手槍帶到飯店外邊交給黃文雄。蔣經國於中午搭車到達飯店,下車剛要踏入門口時黃文雄朝他開槍,但被一名機警的紐約市員警抓住手腕而未擊中。當時站在10多公尺外的鄭自才本能地衝過去,兩人一起被捕。
紐約市及附近地區的台灣人當晚即發動救援募款。鄭自才及黃文雄分別於5月26日及7月7日獲保釋出獄。保釋金合計美金20萬元,是由捐款以及同鄉提供的股票和兩棟房屋當擔保品湊足的。經過一年多的審訊,紐約州高等法院訂於1971年7月6日宣判。黃鄭兩人為了台灣前途而觸犯美國法律,法庭卻完全忽視刺蔣的政治動機,依一般罪行加以審訊。他們沒有理由接受這樣的審判。
黃鄭兩位因此在宣判之前潛離美國。之後黃文雄隱身於加拿大東部,經常以化名在獨立建國運動期刊撰稿;1996年持變造的護照回台後,全心投入社會運動。鄭自才於1971年7月14日抵達瑞典;1973年6月14日被引渡回美,紐約州高等法院於8月8日以企圖殺人及非法持有武器兩項罪名各判5年徒刑,同時執行;1974年11月25日獲假釋出獄,於12月3日飛回瑞典;1991年潛返台灣,被以違反國安法監禁一年,在獄中與大學同學合作設計豎立於台北市二二八和平公園的228紀念碑;2019年與多位同志成立台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黨,宣揚獨立建國理念。
四二四是台灣獨立建國運動歷程中的一次重要行動。它發出了台灣人民的共同心聲,展現了被壓迫人民對殖民統治集團權力核心直接出擊的決心和意志,給獨立建國運動帶來了空前的鼓舞作用。當年留學生的熱烈捐輸,以及海內外人士對黃鄭兩人性命安全的關心,顯示台灣人民對刺蔣行動的認同。
經國七海文化園區
蔣經國的相關象徵數目雖不如蔣介石之多,其遍布於台灣的象徵仍多達60處,其中包含23座塑像、19幅遺像、18處以經國為名的街道和學校。原是蔣經國居住的七海寓所,台北市政府於2006年以頌揚其進行解嚴與民主化,在經濟與文化建設上卓有成就為理由指定為市定古蹟。2008年10月更擴大古蹟指定範圍,規畫設置經國七海文化園區;由台北市政府和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興建營運。
今(2022)年1月22日蔡英文出席經國七海文化園區與蔣經國總統圖書館的開幕式活動,致詞時引述蔣經國曾經說「中華民國能生存主要是堅決反共」;並肯定「蔣經國堅定反共保台立場,毫無疑問是當前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其實蔣家父子一再高喊反共抗俄及反攻大陸的口號全是謊言,其真正目的是維護流亡政權在台灣繼續專制獨裁與殖民統治,並藉以鎮壓反對力量。偽中華民國和美國簽訂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於1955年3月3日生效後,使用武力反攻大陸的企圖即已受限制。蔣介石在1958年10月23日與美國國務卿杜勒斯 (John Foster Dulles, 1888-1959) 對外發表的聯合公報上,更明確承諾不使用武力收復大陸 (參見註2)。蔣介石亦曾致函美國總統艾森豪(D. D. Eisenhower, 1890-1969) ,表明放棄使用武力;此信函目前存放於艾森豪總統圖書館(坐落於Abilene, Kansas)。
而無可置疑的是,蔣經國採取的保台政策是要保住蔣記流亡政權。他深知若失去台灣,他的政權就無法存續。蔡英文在致詞時隻字不提蔣經國掌控情治系統迫害人權的歷史,反而毫無保留地為蔣經國的保台政策背書,不啻是蔣記流亡政權的傳人。有些評論者甚至推崇蔣經國在過世前一年解除戒嚴,對民主化有極大的貢獻。其實蔣經國是在人民抗爭與國際壓力下才解除人類史上最長的戒嚴令。這些評論者的提法以及經國七海文化園區的設置宗旨,認定蔣經國為民主化的推手是完全抹殺了歷史事實。在這種氛圍的滋養下,威權重生的種子隨時都可能發芽。抬出祖父的看板競選台北市長的蔣萬安,不久前即宣稱「身為蔣家後人,我感到非常驕傲,也非常光榮,這絕對是一個加分(不是包袱)」。
維持現狀的蔡英文
2016年就任總統後,蔡英文提名在美麗島案件起訴王拓的檢察官謝文定為司法院長,引發強烈反彈。蔡英文的回應是「威權時期不是大家都選擇服從嗎?」
2022年參加經國七海文化園區開幕式活動時,她直截了當地肯定「蔣經國堅定反共保台立場,毫無疑問是當前台灣人民最大的共識」。
甚至連參加奧運使用的隊名,蔡英文也要用中華台北來維持現狀。2018年由紀政領銜提出的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公投案,蔡英文領導的團隊並不支持,以致公投案最後以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被否決。諷刺的是,蔣介石時代已使用過台灣名義參加三屆奧運:1960羅馬奧運、1964東京奧運、1968墨西哥奧運。不禁令人慨嘆,蔡英文比蔣介石更堅持捍衛偽稱的中華。
在蔡英文的主導下,立法院於2017年12月12日三讀通過的「公民投票法」修法案,不涉及憲法修正或領土變更。在這種公投法的限制下,人民已不可能透過投票方式將現行憲法修改為一部符合台灣條件的憲法。
基於其維持現狀的原則,蔡英文硬將偽「中華民國」與「台灣」連在一起,致力於維護偽稱中華民國的流亡政權殖民統治體制。從選擇服從獨裁者到肯定殖民統治者,她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亟待加強的歷史教育
蔡英文在經國七海文化園區與蔣經國總統圖書館的開幕式活動致詞時說:「希望透過蔣經國總統圖書館所提供的資料,讓台灣社會更深入地了解,也能做更公正地評價,這將有助於化解社會分歧。否則在台灣,蔣經國永遠只是一部分人的蔣經國,有些人記得他帶來的經濟發展與安全感,而另外有些人則記得他代表的威權體制」。
有些人認為蔡英文這番話是要拉攏蔣經國的信徒。其實是,不但拉攏不到,反而讓許多年輕人更加認同威權殖民統治者。尤其令人憂心的是,這不僅是蔡英文一個人的問題,支持她的人也將會使用同樣的話術誤導年輕人。蔡英文不可能不知道流亡政權統治體制對台灣人民的傷害,不可能不知道這個統治體制製造了多少白色恐怖案件,不可能不知道兩蔣的反共保台是為了保護流亡政權, 不可能不知道為什麼台灣獨立運動志士要刺蔣。但她選擇肯定蔣經國,為什麼?是要延續流亡政權的洗腦教育?
目前可供青少年閱讀的台灣歷史讀物非常有限,而學校和家庭並未積極負起台灣歷史教育的責任。1980年代以後出生的兩個世代,因未親身經歷流亡政權高壓殖民統治,較不容易自我建立台灣意識。蔣經國已過世三十多年,流亡政權的殖民統治體制尚未終結,而執政者的論述完全背離事實,可見洗腦教育影響之深。台灣人民必須認清自己的歷史,努力消除殖民地文化,才能凝聚台灣民族認同。
註1
https://ahonline.drnh.gov.tw/index.php?act=Archive/Search/eyJxdWVyeSI6W3siZmllbGQiOiJpbl9zdG9yZV9ubyIsInZhbH VlIjoiMDAyMDAwMDAwOTMyQSIsImF0dHIiOiIrIn1dfQ%3D%3D/41-60
註2 https://history.state.gov/historicaldocuments/frus1958-60v19/d209

圖1 二二八事件烏牛欄戰役紀念碑
取自 https://www.pulife.tw/index.php/travel/puli-scenic/4139-228monument.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