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頭條
社論
台灣看台灣
台灣研究院ITS 專欄
台美要聞
讀者投書
白鴒鷥
攝影小常識
台美人
「七崁客」專文
鳳凰花
阿土臭彈
「話仙」專欄
「第一欄」專刊
山百合
生活與健康
杏壇漫談
時事論壇
特別報導
醫藥與生活專欄
工商經濟
理財專欄
美東社區
美西社區
美南社區
東南社區
中西部社區
台灣(及其他)
加拿大地區
北加社區
南加社區


新聞搜尋


訂閱報紙 / 與我們聯繫



IFIC TIMES NEWS

TACL 2009-2010
Journalism Internship
Application Form



 緬懷 客家大老 楊貴運教授
陳國雄(南加州台灣客家會前會長、北美客協理事)


張良民主任
代表政府頒發總統府「褒揚令」由楊敏鴻醫師接受

台灣客家先輩楊貴運教授,於二〇二二年五月三十一日在洛杉磯近郊自宅,九八松柏高
齡,安祥辭世,令人不捨。我與楊教授於一九八五年在洛杉磯即相識,屈指數來,業已三十七載,不算短的時間,前已撰文懷念追悼。

台灣政府,為感激其畢生為台灣民主深化、對客家文化傳承、團結客家的貢獻,辭世後,特予褒獎,頒授兩項最高榮譽:總統府「褒揚令」暨客委會「旌揚狀」。據聞,南加社區,獲頒總統府「褒楊令」殊榮者,乃屬第一人。

南加州僑界,於八月二十七日在僑二中心,舉辦追思、頒授典禮。該典禮由「南加州台灣客家會」前會長徐新宏先生主持,多才多藝潘掬慧女士任司儀,儀式簡單、莊嚴隆重;僑委會張良民主任秘書,到訪洛杉磯,代表政府頒發總統府「褒揚令」,客委會則由徐新宏先生代表頒授「旌揚狀」,客委會楊長鎮主委,以視頻用客語致詞。由楊公子敏鴻醫師及阿姨廖富蓮等家屬受領,並由楊公子代表家屬,致答謝詞。

當天有台籍社團知名人士,陳惠亭、林榮松、陳文石、李木通、賴英慧及客家社團人士等,雖然疫情嚴峻,仍有五十餘位僑界人士出席追思。感念他一生推動閩客和諧、台灣民主深化、台灣優先大格局,團結海內外客家人,遍及全球,獲頒榮耀,實至名歸;據聞,南加州台籍人士,獲頒總統「褒揚令」殊榮者,乃屬第一人。

三位官方代表,讚詞內容,幾乎雷同,毋庸逐一贅述;惜未開放給出席者,一吐心聲,表達哀思懷念,申致敬意,係一大憾事!在此轉述楊長鎮主委視訊方式、客語致詞大要,暨楊公子敏鴻醫師,饒富意味的答謝詞。

客委會楊主委視頻客語致詞

「楊博士係台灣客家先輩,佢係台灣中壢人,長年研究生物保健,後生時出國求學,雖然人在國外,心心唸唸係故鄉台灣、係客家;1967年在美國創立「台灣客家會」,第一个以台灣為主體的客家僑團;1988年,在加州成立「全美台灣客家會」,該年台灣客家鄉親,也在台灣爭取客家權益,海內外客家同心合作;1997年,在德州成立「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第一擺全世界台灣客家鄉親,團結个組織;佢擔任國策顧問時,爭取在台不分區立委,應該有「客家名額」,並積極推動「客家話」成為官方四大語言之一;所作所為,為海內外人士景仰;2021年,得到客委會頒贈最高榮譽「客家終生貢獻獎」,係佢一生貢獻應得个光榮。楊博士!您為台灣家園,心心念念;楊博士!承蒙您!客家好得有您、台灣好得有您」

楊公子致謝詞

我父親說:「他不願意作官,在台灣時,很喜歡跟大家在一起,我唸小學、中學時,家裏常有許多客人、學生來聚餐;到美國後,在週末有許多客人來訪,或應邀去牽新娘,因為留學生父母不在此地,一天到晩幫忙人家;

他家裏種田,從小喜歡唸書,運氣很好,他是十個孩子第三個,唯一有機會上學者,靠其母親採茶,支撐上學,得以唸中學;上高中、大學是受一位叫松本權市老師的鼓勵、啟發,後來在台北,還住在他家,以致他日本話講得非常好,該老師係九州人,晩年生病臨走時,父親去看他,當地報紙登載台灣學生在床邊,原來他親近日本,其來有自,友誼且延續至下一代;我父親不喜歡種田農事,一生愛好研究,直到往生前一個禮拜還看書,他看書時不需帶眼鏡,「文藝春秋」,每期都看;研讀客家人怎麼來?客家有那些先趨者、客家血統、還說他本身有一點越南血源,後來還作DNA測試,果然有3%,原來他祖母的祖母是原住民,臉面繡字,可能與越南那邊有關,而祖父那邊,是從大陸來的客家;也喜歡研究養老健生,吃亞麻籽、endive菊苣、綠茶,我媽媽九二高齡還吃,我唸醫的,當初不太信任,半信半疑也吃了;他臨走時說,我九八高齡已足夠,不要再餵食了,那個晩上,沒痛苦就安祥走了!

他走後六、七、八三個月,常有一隻鳥,每禮拜都回來一次,在廚房邊唧唧叫,就如傳說一樣,好像爸爸回來了!」

他最後說,很佩服他爸爸所作所為;感謝台灣政府、主辦單位、也感激大家前來參加追思、頒授典禮,大家都是台灣來的,不管是客家、閩南,都為台灣、民主奮鬪,希望台灣更好。

拜候楊夫人 舊地重遊 人事已非 

參加追思、頒授褒揚令典禮後,懷思意猶未盡,數度與其公子往來、交換訊息;復想起楊夫人已有相當年歲,應去拜候,因此徵得公子同意,追思典禮三日後,於八月三十日上午,到楊家府上拜訪; 

楊公子身手矯健,廚藝佳,煎客家「菜頭粄」、及多樣水果款待,「菜頭粄」色香味美,這是從前在家鄉最普遍的食物,令我良久有回味;楊夫人、廖瑞蓮女士,九二高齡,相夫教子,模範母親,不願遠離久居家園,楊家兄妹六人,輪流回家看顧陪伴,兄妹孝順,和睦相處,堪稱楷模;楊夫人,看來氣色良好、神智清楚、仍然健談、只是歲月無情,增加了些許年歲皺紋!她還記得我及我內人,她讀了我之前寫的追思一文,還恭維一番,文中記述巨細靡遺,令她憶起多少往事,我認為生前見面,更有意義,所以決定親往拜訪! 

楊公子說:「剛剛看過客家雜誌第385期,您記載的很仔細,有如我生活在父親當時的他, 很感激您對他的敬愛,也再次覺得客家人親情的真貴,謝謝!」;談及其父於一九五〇師大畢業後,先在中壢農校、後到新竹工職,一九五五年到賓州州大,一九五六年回國後,先到台南高工教二年,再到師大任教;也讓我觀看一些其父親往日珍貴照片,包括;父母結婚照、在賓州州大某日接受電視訪問、一九五四年與新竹工業學生畢業照、一九六四年與師大學生畢業照、一九九〇年,到日本、九州訪問往昔日籍老師,當地新聞給予報導。楊公子再度確認,我前所寫其父第一次出國為一九五五年,第二次出國唸書為一九六四年,他們全家則於一九六七年來美團聚;楊教授,夫妻恩愛、鶼鰈情深,為眾所羨,養育一男五女:一男二女加大、洛杉機畢,男從醫、一女建築師、一女老師,另三女南加大畢、都是牙醫;楊公子,已搬至內華達州、雷諾市,過往住中加州、佛瑞斯諾行醫,提及父親生前,凡事必相與商酌,一個月回家省親一次,一天要跟父親通話四次,舐犢之愛,如此濃厚,前所未聞;又本人向僑委會查證,楊教授,首度擔任僑委,則為一九九四年,開客家人先例。二〇〇〇年,政黨輪替,榮任國策顧問。 

稍後也到其寬敞後院參觀,有游泳池、網球場,旁邊種有玫瑰花、金針花及多種果樹:芭樂、檸檬、柿子、Avocado(酪梨)等。據其公子言:一花一木,都是其父親親手種植,而游泳池、網球場則是家族成員,平常運動、對打、交鋒之地。 

楊家豪宅,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極目西望,在水一方,道阻且長,行則將至,故鄉台灣;此次往訪,令我憶及昔日客家會幹部曾到楊教授府上後院烤肉、歡聚往事,故地重遊,想起很多,景物依舊,人事已非,令人感傷! 

我們於十一點到達、中午一點二二分離開、欲罷不能,因為楊夫人有午睡習慣;並照了些照片,讓無法親臨現場者、ㄧ睹風采! 

綜觀楊教授一生:出身農家,幼時聰穎,突破困境,上進好學,晴耕雨讀,一路考上大學,我們這ㄧ輩的出身都有類似情境、共通感受;他經歷日人統治、國民政府遷台,省籍打壓,白色恐佈,出國留洋,獲取最高學位;熱心公益,創立、籌組南加州「台灣客家會」「全美台灣客家會」「世界台灣客家聯合會」三度被推舉為創會會長,明顯與博士學位有關,客家人尊師重道,一向景仰讀書人,「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楊教授的一生可作客家典範,也可稱為客家百年歷史的寫照!(圖作者提供)


徐新宏持旌揚狀、 楊敏鴻持褒揚令、作者       楊敏鴻醫師,楊貴運夫人、廖瑞蓮女士,作者

註:寫本文時,細讀「褒揚令」「旌揚狀」,敘述楊楊教授生平事略,察覺二次出國年份、僑委任期記述有誤,已轉知有關單位。

2022.10.10

 

 

 

  • 台美要聞:吳釗燮:未來最敏感時刻可能在2024年初與年底台美大選時
  • 台灣看台灣:DNA並非宣傳旗幟/陳茂雄
  • 台美人:2023年第9屆「NATPA 廖述宗教授紀念獎」即日起接受推薦
  • 台美人:2023年第9屆「NATPA 廖述宗教授研究獎金」即日起接受申請
  • 鳳凰花:How I built my website by Fu-Mei Chen
  • 山百合:新書介紹:《魂魄YUHUM(全套)》
  • 山百合:何康隆現代俳句 &變奏 系列《96》
  • 時事論壇:美國在波羅地海國家恢復獨立的角色 /劉重義
  • 時事論壇:John Fetterman, President Roosevelt and Disability in Public office by Glenn Mollette
  • 時事論壇:翁達瑞:蔣萬安忘記交代的一件事
  • 鳳凰花:Inspiring Quote
  • 理財:考慮從退休基金中提前提款的人的重要須知
  • 美東社區:大紐約區海外台灣人筆會2023年會暨新年晚會 2023年1月2日Parsippany,NJ舉行
  • 南加社區:李賢群連任FAPA-LA會長
  • 南加社區:柑僑中心元宇宙線上活動 台美同步過萬聖節


  • 報紙版













    本週頭條 | 訂閱報紙 | 資源分享 | 報紙版 | 與我們聯繫 Copyright © 2009 Pacific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RSS Icon
    Welcome to Pacific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