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頭條
社論
台灣看台灣
台灣研究院ITS 專欄
台美要聞
讀者投書
白鴒鷥
攝影小常識
台美人
「七崁客」專文
鳳凰花
阿土臭彈
「話仙」專欄
「第一欄」專刊
山百合
生活與健康
杏壇漫談
時事論壇
特別報導
醫藥與生活專欄
工商經濟
理財專欄
美東社區
美西社區
美南社區
東南社區
中西部社區
台灣(及其他)
加拿大地區
北加社區
南加社區


新聞搜尋


訂閱報紙 / 與我們聯繫



IFIC TIMES NEWS

TACL 2009-2010
Journalism Internship
Application Form



台美人之光:劉耀經博士
美國農研署第一位台美人署長


新任農研署署長劉耀經博士於美國農業部(圖/劉耀經提供) 

【本報記者陳如媜華府專訪報導】

    任職美國農業部研究署(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副署長達7年之久的劉耀經博士(Simon Y. Liu, Ph.D.),最近更上一層樓榮升署長(Administrator),今年1月4日正式上任,成為有史以來在美國聯邦政府擔任最高職位的第一位台美人,稱之為「台美人之光」一點也不為過!

    劉耀經日前接受本報專訪並介紹他目前的工作,美國農研署是全世界最大、最重要的農業研究機構,每年預算高達20億美金,全世界最早研發出禽流感、豬瘟等疫苗的研究室就出自於此。

    該署研究項目多達600多種,分成植物、動物與環境、食品安全等四大類,例如如何使玉米、小麥、大豆等大宗農產品增加產量、改良品種並加速成長,經過多方研發,目前產量已是30年前的三倍。特殊農產品如果樹,不僅研究如何改良品質、增加香味、甜度和產量,還要防治病蟲害。牛豬羊等動物畜產方面,則要研究基因改良,減少脂肪、增加瘦肉,使肉質更佳,營養成分提高,同時並研發疫苗,以防瘟疫流行。環境方面則研究石油替代品、土壤與水質等環境污染。

    不過,想必讀者和我一樣對他如何當上署長比較好奇;一個出身貧寒的台灣鄉下囝仔,來美40年後,竟能成為領導全美暨全世界最大的農業研究機構首長,掌管國內外90多個研究單位,旗下8000餘員工,包含2000名科學家,這一切全靠他自己一步一腳印達成,他的成就將在台美人歷史留下精彩的一頁,值得後人學習。

    劉耀經今年70歲,來自台灣彰化田中溪底村,從村名就可知道是多麼的窮鄉僻壤,在五男三女的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四,雙親務農、沒進過學堂,有兩個哥哥只小學學歷,但父親自修識字,還能幫左右鄰居寫信,到他上學後、這個工作就由他接班。他的求學之路對現代人而言,好像天方夜譚,從小打赤腳走一兩個小時路去上學,放學後還要下田幫忙農事,幾乎沒空念書,一方面家裡也沒電、晚上無法看書,直到中學後家裡才有了電,也因為親身經歷農家的困苦,自幼立志長大後要幫助農民,甚至想成立「農民黨」。

    儘管環境如此惡劣,但他從不向命運低頭,小小年紀就覺悟到只有努力才能改變未來,唯有受教育才能夢想成真,他從小刻苦耐勞、發憤向上,再苦也絕不放棄學業,當他考上私立中原大學數學系時,是全村唯一上大學的孩子。

    從一個農村囝仔,到擁有三個碩士、兩個博士學位的美國聯邦官員,劉耀經回顧過去,認為最大的原動力來自於熱愛讀書的天性,大學畢業後雖回鄉當了幾年國中和高中老師,但不能滿足他旺盛的求知慾,1983年決定出國念書,這一唸竟二十多年不停止,人生也從此大轉彎,從數學改攻電腦,先後拿到印第安納大學電腦、馬里蘭大學企管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府行政三個碩士學位,以及喬治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與高等教育兩個博士學位,並獲聘在馬里蘭大學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任教,有趣的是,他在馬大企管系時因成績優異提早畢業,旋即被校方聘任為教授,第一堂課「資料庫管理」,全班四分之三學生是他的同窗,一時傳為佳話。

    最特別的是,他的幾個碩士和博士學位,都是在工作之餘進修得來,當別人周末或晚間歡樂休閒的時光,卻是他奔波上課、埋首苦讀的時候,但他卻樂此不疲,很自豪的說他唸書都是政府出的學費,自己沒花錢,否則唸那麼多年書,起碼也要幾百萬美金。

    至於念書的主要目的,有時是為了工作需要,有時則是為了充實自我,從數學轉電腦、再攻企管與行政,對日後的職場生涯都有實際幫助,而傑出的工作表現也使他成為上級重點栽培的對象,他經常被選派去學專業知識,曾赴哈佛大學、康乃爾大學 德國海德堡大學、美國國防大學等名校進修課程,總共前後讀過12所大學。

   劉耀經的公職資歷豐富,曾在美國聯邦政府各大不同部門身居要職,在太空總署(NASA)十年,也在財政部和司法部擔任過資深資訊主管,由於工作表現優異,很容易受到上級青睞拔擢,或被其他單位挖角;例如1995 年進入財政部擔任助理部長的科技顧問,進去時是辦公室裡最資淺的菜鳥,三年就跳升為首席顧問,在司法部也從助理處長做到處長,在國家衛生署(NIH)擔任過副館長兼資訊長等職。而在擔任農業部國家圖書館館長時,不僅領導完成該館的科技轉型,並建立下一代農業基因譜,完成永續農業經營等重要研究計劃,成果亮麗,備受矚目,2018年榮獲全國公務員最高榮譽的「總統獎」。

    他的人生一度出現轉折,2000年有個奇妙的機緣,劉耀經被海巡部提名為少將,並通過嚴格的層層關卡,最後海巡部長親自面試這關也過,預定5月3日赴維州諾福克港上任並授將旗,(他對這個日期記得特別清楚,因為那年剛好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阿扁當選總統);不過當時他最大的夢想是要當大學校長,經過一番天人交戰,最後忍痛不赴任放棄該職,現在回想起來,倘若那時去就任,或許現在已經官拜中將甚至上將了。

    2003年又有一次難得的機會去教育部當助理部長,當時競爭空前激烈,最後淘汰到只剩兩人,本來以為自己很有希望,但最後卻落空,這件事帶給他很大的挫折感,但也從中學到寶貴的經驗,了解許多因素是個人無法掌控的。

    劉耀經笑稱,自己「過五關斬六將」的經驗豐富,很樂意提供給後進作參考;他認為,少數族裔若想在競爭激烈的美國職場爭出頭,首先必須具備足夠的語文能力,這也是外來移民必備的第一要件,有些移民英文不夠好,空有滿腹學問,卻無法充分表達,因而錯失機會,十分可惜;他鼓勵大家多讀書,享受終生學習的機會,不斷充實自己,累積並加強個人實力,並妙喻「念書就像漁夫結網,到職場大海才能抓到魚」,當機會叩門時才不致錯過;念書要懂得學以致用,念書還要有方法,只要抓到訣竅就無往不利,日久念書將會變成很簡單的事,自己讀書不是為了文憑,而是為了需要,如今讀書已成為他的終生樂趣。

    針對職場的無形「玻璃天花板」,劉耀經表示,要去除玻璃天花板,首先得排除自己感到被歧視的心理障礙,他個人從不認為被歧視,只覺得「每個上司都很看重我」。分析被重用的原因有三:一、當一個好的團隊成員,不要老覺得自己被歧視;二、做什麼要像什麼,專業要被肯定;三、不要只做份內的事,不僅要多做一些,也要隨時拉人一把。這也是他的人生哲學:比別人多花點時間,多走一哩路(Go Extra Mile),不要只自掃門前雪,還要多幫別人掃雪;也正因為如此,他才能有今天。

小時候他想為農民服務的願望後來雖未實現,不過他的工作都和農業有關,能夠改善農家生活,也算是達成心願了。「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定有個女人」,劉耀經很感謝太太柯淑靜,他說「沒有她、自己也不會有今天」,柯淑靜數年前病逝,留給他無限的哀思,她生前是個溫柔賢慧的家庭主婦,教養出一對優秀的子女,兒子在國務院,現外派為外交官,女兒是投資理財專家。

劉耀經為人謙虛,行事低調,因公職受限,過去較少參與社團活動,但一直很關心台灣事務,曾任華府台灣人教授協會會長,以及美東台灣人夏令會總召,感謝他撥冗接受採訪,相信他未來前途不可限量,也祝福他有朝一日再為台灣爭光。


劉耀經博士(圖/農業部網站)

劉耀經全家福(圖/劉耀經提供)

 

 



報紙版













本週頭條 | 訂閱報紙 | 資源分享 | 報紙版 | 與我們聯繫 Copyright © 2009 Pacific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RSS Icon
Welcome to Pacific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