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TeamTaiwan足有力》
世界台灣同鄉會、歐洲台灣協會與「黑熊學院」立陶宛聯合年會
成立世台會成立信賴台灣後援會

(綜合外電報道)來自超過20個國家、逾300位台灣人9月9日齊聚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與東歐政學界交流探討小國在強鄰威脅下的合作契機。這是東歐歷來最大規模的台灣集會,立陶宛經濟部長也致詞期許兩國互為彼此在歐亞的門戶。
世界台灣同鄉會(WFTA)、歐洲台灣協會(EFTA)與「黑熊學院」於9日至11日在立陶宛的首都維爾紐斯 (Vilnius)舉辦2023聯合年會,以地緣政治下民主國家的挑戰與合作契機為主題,邀請來自台灣及立陶宛、烏克蘭、波蘭等東歐國家講者分享看法。
開幕式從台灣作家吳明益朗誦詩篇「如果有人要送我一座山」揭開序幕。吳明益在世台會邀請下將在維爾紐斯駐點700小時,以交流台灣文學來慶祝今年維爾紐斯建城700週年。
世台會長傅佩芬表示,因為第一個以台灣為名的代表處就設在立陶宛,該國也在疫情期間捐贈台灣超過25萬劑疫苗,「這些都讓我們感念在心」,所以選在維爾紐斯舉辦年會,希望藉此表達感謝並進一步認識這個美麗的國家。
立陶宛經濟及創新部長阿爾莫奈特(Aušrinė Armonaitė)說,立陶宛與台灣有許多共通點,透過台灣,立陶宛可進入東南亞市場,而立陶宛則自視為台灣進入更廣大歐盟市場的門戶。
她並邀請所有台灣人成為立陶宛的數位居民,就像去年數位發展部長唐鳳訪問立陶宛時,便線上申請加入成為其數位居民。
立陶宛文化部長凱瑞斯(Simonas Kairys)表示,距離不會阻礙台立雙方合作及對彼此歷史、文化及當代創造力的瞭解。「一個自由、活力的社會,擁有強大公民團體和經濟韌性,以及因應不實資訊宣傳的措施,這些是我們共有的強項」。他期許立陶宛與台灣一起將這些強項分享到世界,讓未來的世代感到驕傲。
前立陶宛駐北約大使達姆西絲(GintėDamušis)從立陶宛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爭取恢復獨立地位,直到1990年成功的奮鬥歷程來分享與台灣類似、在強權下維持自立自主的人民韌性。
總統蔡英文則透過預錄影片致詞說,台灣已是當前世界的關鍵字,今年以來包括美日、日英、G7及美日韓等領導人高峰會議,都表達了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視,因此要持續狀大台灣,「台灣愈強大、愈安全,世界就愈安全」。
黑熊學院院長沈伯洋上週在烏克蘭訪問,他認為台灣其實相當幸運,前幾年香港的事件某種程度守護了台灣,如今烏克蘭也正在為全世界的民主國家奮戰,為台灣爭取到時間跟空間,因此台灣對世局不能置身事外。
他強調,即便烏俄戰爭結束,這場戰爭還不會真正結束,俄羅斯、中國還是會在,我們的兒孫都還可能面對下一場戰爭,所以要守護自己國家,必須先站出來,與各國進行價值的串連,包括串連海內外台灣人。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在開幕式後的演講中指出,台灣是新冷戰東部陣線的最前線,而立陶宛是西部陣線的最前線,這次交流象徵東西自由國家的團結。他也說,今天看到立陶宛兩位部長和一位大使出席,是台灣民間海外活動規格最高的,可見台灣地位的提升。
吳叡人並提醒,台灣不是被捲入美中衝突的無辜第三者,而是當事人,只要台灣堅持民主的生活方式,就算沒有美中衝突,中共也會想要攻擊台灣。
年會開幕活動還包括台僑合唱「台灣」及「台灣翠青」兩首台語歌,以及播放法國台灣協會策劃的16種原住民語祝賀維爾紐斯生日快樂影片。僑務委員會委員長徐佳青及台灣駐立陶宛大使黃鈞耀也出席致詞。
  歡慶立陶宛維爾紐斯建城700周年紀念,世界台灣同鄉會和市政府合9日辦音樂活動,300人在廣場合唱「伊是咱e寶貝」彷彿又回到2004年的牽手護台灣活動,更有人想起1989年波羅的海三小國的自由之鍊牽手活動。逾百名台灣人9日晚間齊聚維爾紐斯市政廳前廣場開趴,挺台旗幟、熱鬧的台語歌和立陶宛傳統歌謠交流,當地人好奇從未見過這麼多亞洲面孔。中央社記者田習如維爾紐斯攝 112年9月11日
《世台會大會結束後成立第一個全球性的信賴台灣後援會》(圖 陳淑婉)
揮旗者:傅佩芬。臺上有黃愛華、洪淑芬、陳桂鈴、程韻如、傅佩芬、周明宏、葉國基、盧榮杰。 世台會信賴台灣後援會總會長傅佩芬 榮譽總會長盧榮杰(世台會前會長) 榮譽副總會長葉國基(世台會前會長)、周明宏(世台會前會長) 陳桂鈴 - 世台會信賴台灣後援會副會長 黃愛華(德國信賴台灣後援會會長) 洪淑芬 -世台會信賴台灣後援會副會長及加拿大信賴台灣後援會會長
 
《來自全球的台灣人在立陶宛成功完成高格調民間外交》
全球各地300位台僑齊聚立陶宛,所到之處皆獲高度禮遇,除了2位部長致詞、台灣作家吳明益名牌磚登上文學地標,今天正式行程最後一站參訪國會,5位議員親自接待座談。
世界台灣同鄉會、歐洲台灣協會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舉行聯合年會,11日上午一行人來到立陶宛國會,在具有立陶宛獨立制憲歷史意義的「憲法廳」獲得接待。
曾於2021年率團訪台的國會友台小組主席馬爾德基斯(Matas Maldeikis)首先開玩笑說在場眾人他好像都見過,因為這幾天維爾紐斯街頭有滿滿的台灣人。
他提到最近國際兩個與台灣有關的重要事件,即英國國會文件首度論述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這是大事、一大步」,未來人們會從學校等管道讀到此事,帶來重大改變。另一則是美國對台加碼軍援。他說,很高興立陶宛是在國際支持台灣的行列。
8月剛與波羅的海三國國會外交委員會主席連袂訪台的立陶宛國會外委會主席帕維里奧尼斯(Žygimantas Pavilionis)說,立陶宛與台灣需要更多經常性的往來,「我們需要更瞭解彼此」。
曾兩度訪台的友台小組副主席莎卡琳恩(Dovilė Šakalienė)、另一位副主席馬提約沙帝斯(Marius Matijošaitis)及友台小組議員歐斯米安斯基恩(Monika Ošmianskienė)等議員,也都發言從立陶宛建國歷史鼓舞台灣、力挺台立關係。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副教授沈伯洋向立陶宛議員分享俄羅斯侵略烏克蘭戰爭下,中國如何與俄國協作散布假消息的研究;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吳叡人則提出台灣認同分裂的難題,並說台灣應從立陶宛的歷史中學習,「愈懂烏克蘭,台灣人會愈知道我們是誰」。
世台會會長傅佩芬則分享過去海外台僑走過「黑名單」無法返鄉年代,如今要從海外協助台灣民主化的角色轉變,要以協助台灣在國際上獲得平等地位為目標。馬爾德基斯鼓勵台僑發揮力量, 並舉例當年立陶宛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關鍵之一,就來自僑民對美國的遊說。
 爾紐斯高度禮遇台灣,由台灣團隊設計打造的作家吳明益(右3)名牌,破天荒登上著名的「文學家之路」牆上。左3為僑委會委員長徐佳青、左4為世台會長傅佩芬、右1為駐立陶宛代表黃鈞耀。中央社記者田習如維爾紐斯攝 112年9月11日
 立陶宛國會議員在具有歷史意義的「憲法廳」接待台灣團體,強調立陶宛與台灣需要更多經常性的往來。站立者第一排右4、6、7為立陶宛議員。中央社記者田習如維爾紐斯攝 112年9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