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頭條
社論
台灣看台灣
台灣研究院ITS 專欄
台美要聞
讀者投書
白鴒鷥
攝影小常識
台美人
「七崁客」專文
鳳凰花
阿土臭彈
「話仙」專欄
「第一欄」專刊
山百合
生活與健康
杏壇漫談
時事論壇
特別報導
醫藥與生活專欄
工商經濟
理財專欄
美東社區
美西社區
美南社區
東南社區
中西部社區
台灣(及其他)
加拿大地區
北加社區
南加社區


新聞搜尋


訂閱報紙 / 與我們聯繫



IFIC TIMES NEWS

TACL 2009-2010
Journalism Internship
Application Form



【第一欄]  建國意志亟待強化—寫於二二八革命74周年前夕
                                      王秋森 

盱衡目前台灣民情及國際情勢,台灣要達成獨立建國目標其較可行的途徑是透過公投制憲。

四年前太平洋時報(Pacific Times, 01/26/2017)曾刊登拙作〈台灣人民公投制憲計畫〉。文中提出: 

「若政府堅持要維持現狀,則人民應儘早藉由公民力量推動公投制憲計畫。透過公投方式制訂一部適用於台灣的憲法,以取代應於1949年就失效的「中華民國」憲法,是台灣成為獨立國家之前必須完成的工程。…此時由島內外公民團體共同發起台灣人民公投制憲計畫,是一個最能凝聚公民力量的行動。…

「台灣人民公投制憲計畫的執行步驟可分成憲法起草、憲草審查及憲法公投三個階段。數十年來,政治運動組織及志士提出的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已有10本左右。…

「鑒於目前已有10本左右的憲法草案,台灣人民制憲計畫可略過第一階段憲法起草會議,逕行進入第二階段憲草審查會議。在獲得相當數目的公民團體同意後即可聯合組成籌備委員會,負責憲草審查會議的規劃及執行。…

「台灣人民公投制憲計畫的第三階段是透過公投方式通過憲法。制憲是人民的權利,憲法公投是人民直接行使制憲權利的方式。數十年來已有許多國家使用公投方式決定重大議題。譬如,丹麥、法國及愛爾蘭等國均曾藉由公投通過新憲法。

「憲法公投應由政府機構舉辦。但目前執政者不大可能會主動執行這項歷史任務,因此人民必需藉由公民力量推動憲法公投。公民力量可透過網路連署、在各地同時舉辦民眾大會、及在台北市發動大規模遊行等方式展現」。 

台灣新憲聯合陣線 

目前制憲運動已有相當程度的進展。由辜寬敏先生捐助的台灣制憲基金會於2018年成立。其揭櫫的主要業務包括: 

  1. 推動由台灣人民制定符合台灣社會需求、維護台灣主權的新憲法,並建構正常國家。
 2.研究有關台灣新憲法的制度與規章。
 3.鞏固民主憲政,以台灣名義參與聯合國及國際社會。
 4.健全人權法治,捍衛自由平等。

台灣制憲基金會於去(2020)年4月提出兩項制憲意向公投案:1.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推動制定一部符合台灣現狀的新憲法?2.您是否同意要求總統啟動憲法改造工程?但這兩項公投案提出半年後都被中央選舉委員會駁回。台灣制憲基金會乃於今 (2021) 年1月23日邀集一百多個團體,組成台灣新憲聯合陣線。為了將制憲運動常態化及組織化,聯合陣線計畫在各縣市成立分會。聯合陣線的成立是一個開始,其未來工作及執政者可能採取的對策尚難預測。但若如前述拙作所提,目前執政者不大可能會主動執行憲法公投,則台灣新憲聯合陣線是否會藉由公民力量推動憲法公投,值得大家關注。 

制憲工程與建國意志 

制憲工程能否成功,取決於台灣人民的獨立建國意志,而人民的獨立建國意志可從統獨傾向(註1)的民意調查結果推知。根據台灣民意基金會於今 (2021) 年1月所做的統獨傾向民調(註2),目前堅持獨立建國的人數百分比為23.7%,而贊成台灣獨立卻不堅持的人數百分比為26.5%。後者的建國意志若能加以強化,則堅持獨立的人數百分比將可提高至50.2%。 

近年來由許多不同機構執行的身分認同民意調查顯示,自認是台灣人的百分比已超過60%。譬如,台灣智庫於今(2021)年1月所做的民調結果是:若只能在台灣人與中國人二者選擇一種身分認同,則有高達86.8%的民眾認為自己是台灣人。將身分認同與統獨傾向兩種民調結果加以比較即可推知,自認是台灣人的百分比遠高於贊成獨立的百分比。由此可見自認是台灣人之中有相當多並不贊成台灣獨立。 

中華民國殖民統治體制 

自認是台灣人而不贊成台灣獨立的民眾大多數傾向維持現狀。導致他們抱持這種傾向的一個主要影響因素是中華民國殖民統治體制。目前的執政者遵循中華民國憲法,維持中華民國殖民統治體制,將台灣稱為中華民國台灣,而將持續升高對台灣文攻武嚇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稱為大陸。 

數十年來,聯合國及包括美國在內的絕大多數國家均認為中華民國已不存在。而且依照國際法,台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盟軍交給蔣介石的託管地(註3),並不是中華民國的領土。但目前執政者卻以中華民國台灣自稱。這種自稱的意圖在於強調中華民國依舊存在,而且台灣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譬如,去(2020)年11月12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接受電台節目修伊特秀(Hugh Hewitt Show)專訪時表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Taiwan has not been a part of China)。對此,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竟回應,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是不爭的事實。 

從蓬佩奧的發言及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府的回應可以推知,美國政府不承認中華民國的存在,其所稱的中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但中華民國台灣總統府卻不直接回應台灣的問題,轉而宣稱中華民國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樣的回應凸顯執政者固守中華民國殖民統治體制現狀的思維。接受維持現狀思維的民眾顯然認同中華民國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因此不贊成台灣獨立。 

殖民地文化的傷害 

導致人們傾向維持現狀的另一個影響因素是殖民地文化。蔣介石集團劫收台灣後,在台灣人民的生活空間立下難以計數的殖民地標誌,處處提醒人們,台灣是中華民國的殖民地。 

生活在今天的台灣,人們繼續使用民國紀年,隨身攜帶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使用印有蔣介石和孫中山圖像的紙鈔;郵件交由中華郵政傳遞;市話透過中華電信撥打;出境時使用中華民國護照,而且搭乘的大半是中華航空班機;看到的國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聽到的國歌是「三民主義,吾黨所宗…」,而這個吾黨指的是中國國民黨;住家的街道有不少以中國地名或人名命名;往來接洽的許多公私機關、社團、公司使用與中國相關的名稱;許多人看的報紙是中國時報,就讀的學校有不少以中國地名或人名命名;常去的景點是故宮博物院、國父紀念館及中正紀念堂;還會在許多地方看到蔣介石銅像。 

思想枷鎖是另一類殖民地標誌。殖民統治者透過教育、媒體、文學、歌曲及電影灌輸中國史觀及中國意識。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中國語文(北京語)、中國歷史及中國地理。近三十年來,雖歷經數次教育改革,但教育內容仍保留許多殖民地文化元素。譬如,今(2021)年的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的中國文(選擇題)命題,總計42題的選擇題,文言文題數竟超過一半,而且題目內容都是帶有中國意識的古代事物,完全與現代文化無關。在考試引導學習的台灣,這種命題思維不但驅使學生將時間浪費在艱澀的古文,而且繼續對學生灌輸中國意識。 

傾向維持現狀的民眾大多數會接受殖民地文化,或對殖民地文化不會產生反感。他們很自然地自認是中華民國台灣人。這種身分認同不可能產生獨立建國意志。殖民地文化必須逐步消除,建國意志方能強化。目前的執政者專心於維持現狀,消除殖民地文化工程的推動有賴公民力量。 

追求獨立建國的種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蔣介石於1945年10月25日,利用盟軍最高統帥MacArthur指令在台日軍向他投降的機會,將台灣納為中華民國的殖民地。從那一天開始,當時掌控中華民國政府的蔣介石集團,在台灣到處搜刮,導致台灣不但未能從二戰的浩劫復原,反而遭到更徹底的摧毀。經濟破壞帶來的生活困境,加上已現代化的台灣社會與軍紀敗壞、官僚貪腐的蔣介石集團之間的文化衝突,激起了台灣人民的抗暴怒潮–二二八革命。 

1947年2月27日,專賣局的緝私組員在台北市沒收一名菸販的香菸並打傷菸販。當圍觀群眾怒吼抗議時,組員槍殺一名市民後逃逸。翌日,4千多名市民前往殖民統治政體的行政長官公署請願,在遭到機槍掃射後轉往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公園)召開群眾大會,並佔領公園內的電台,向全島廣播事件經過。從3月1日開始,各地民眾紛起響應,組織武裝隊伍維持治安,並與當時佔據台灣的軍警對抗。蔣介石於接獲行政長官陳儀密報後派遣兩批援兵,分別於3月8日及9日抵達基隆,上岸後隨即展開屠殺。陳儀嗣於3月26日下令實施清鄉,在各地濫捕、濫殺長達一個多月。 

根據保守的估計,在二二八期間及之後數月間被殺害的台灣人約有2萬。在遭受蔣介石集團鎮壓後,反抗中華民國殖民統治的二二八武裝抗暴運動播下了台灣人追求獨立建國的種子。 

台灣人在二二八前夕的國家認同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的第二個冬天,台灣在蔣介石集團的搜刮之下,數十萬失業民眾無以為生。各地紛紛傳出飢民僵斃路上的慘況。飽受欺壓掠奪後,台灣人的民族意識逐日強化。二二八前夕正在台灣旅行的中國記者唐賢龍記錄了他與一位台灣年輕人的對話(註4,5): 

有一次,我曾笑問旅館中的一個台灣年輕的下女(註:當時女服務生的日文名稱):「你們為什麼老叫我們為『中國人』?難道你們不是『中國人』嗎?」

「不是。」她很肯定地回答我,接著便又說:「我們是台灣人。」

「台灣是中國的一省,你們既然是台灣人,自然也是中國人。難道台灣不是屬於中國的嗎?」我接著又問了一句。

「不是。」她依然很肯定地回答我,並且說:「我們台灣不是屬於中國的!」

「為什麼?難道台灣屬於日本的嗎?」我感到她的回答很奇怪,便更加緊地追問了一句。

「我們台灣也不是屬於日本的。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她說了這一句,便不願再跟我談話似地,掉轉頭,大踏著木屐走開了。 

從這一段對話可以看出,當年這位年輕的台灣人不僅有明確的身分認同,也有明確的國家認同。尤其難得的是,她是面對中國記者做出這樣清楚的回答。 

持續升高的中國文攻武嚇 

近年來中國對台灣的文攻武嚇強度節節升高,其侵犯台灣的招數包括軍機侵擾、駭客侵入、及文化統戰。自去 (2020) 年1月至12月底,約有380架次中國軍機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中國駭客大軍不斷駭進台灣各級政府機關竊取機密。中國的統戰部、中宣部、及涉台單位大舉利用媽祖文化、尋根謁祖、宗教交流、書籍發行、影視文化、媒體平台等對台灣進行文化統戰工作。 

將宣傳中國意識的簡體版書籍改為繁體版在台灣發行是文化統戰的一項工作。其運作模式是由中國出錢交由台灣的出版商發行,因此不易防止。譬如,在台灣發行的《等爸爸回家》中國兒童繪本,書中出現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等宣傳中國意識的文字,去(2020)年12月初經立委指控後才被文化部急令下架。 

宣傳中國意識的歌曲亦是文化統戰的一項工具。在台灣販售的中國雲端伴唱機歌單有「歌頌祖國」選項,其中包括「祖國啊母親」、「我屬於你中國」等曲目。這些中國宣傳歌曲鎖定熱愛唱歌的年輕人,進入台灣家戶、KTV、釣蝦場、民宿、餐廳等場所,削弱年輕人的台灣意識。中國雲端伴唱機的統戰疑慮雖已被指控,目前文化部尚未處理。 

防止中國併吞的唯一選項 

中國政府迫害圖博人及維吾爾人的惡行真相久已暴露無遺。近年來特別受到關注的是維吾爾人和香港民主鬥士的遭遇。新疆自治區已被改建成一個對維吾爾人進行大規模監控、關禁、意識教化及強制絶育的地區,被關禁在拘留營中的維吾爾婦女更慘遭集體性侵。而針對要求民主化的港人,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於去(2020)年6月底通過港區國安法,香港特區政府隨即設置國家安全處,專職處理相關業務。國安法生效才40多天即有大約30人被捕或被通緝,其中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係以涉嫌勾結外國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被捕。今(2021)年1月初,香港國安處再度大舉出動,以涉顛覆國家政權罪一舉逮捕50多名泛民人士。 

揆諸維吾爾人、圖博人以及香港民主鬥士的遭遇,不難預見台灣若被中國併吞,台灣人的命運將會如何悽慘。目前台灣外有中國日益增強的文攻武嚇,內有舔中傳媒、名嘴及政客的唱衰叫囂。面對這樣的登門挑釁,執政者卻固守中華民國殖民統治體制,繼續給予中國圖謀併吞台灣的藉口。中國在其併吞台灣計謀尚未得逞之前,最歡迎的就是台灣繼續維持現狀,俾容其伺機行動。台灣人民防範被併吞的唯一選項是:強化建國意志,建立全民防衛台灣的責任觀念,才能獲得國際社會支援。  

註1:統獨一詞並不適當,正確的說法應是建倂(建國或接受併吞),但因台灣民意基金會以統獨傾向做為民調題目,本文決定不予更改。

註2:資料取自https://www.tpof.org 新聞活動,最新文章,精選文章,2021年1月「萊豬公投、統獨傾向與台美關係」。

註3:參見《台灣淪為「中華民國」殖民地75週年前夕的省思》,王秋森,太平洋時報, 10/16/2020

註4:參見《台灣事變內幕記》(又名《台灣事變面面觀》),唐賢龍著,出版者:中國新聞社,南京,1947年出版。

註5:參見《1947台灣二二八革命(第3版)》,王秋森、陳婉真、李賢群、李堅合著,出版者:陳婉真,2017年1月出版。



報紙版













本週頭條 | 訂閱報紙 | 資源分享 | 報紙版 | 與我們聯繫 Copyright © 2009 Pacific Times. All Rights Reserved.  RSS Icon
Welcome to Pacific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