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頭條
社論
台灣看台灣
台灣研究院ITS 專欄
台美要聞
讀者投書
白鴒鷥
攝影小常識
台美人
「七崁客」專文
鳳凰花
阿土臭彈
「話仙」專欄
「第一欄」專刊
山百合
生活與健康
杏壇漫談
時事論壇
特別報導
醫藥與生活專欄
工商經濟
理財專欄
美東社區
美西社區
美南社區
東南社區
中西部社區
台灣(及其他)
加拿大地區
北加社區
南加社區


新聞搜尋


訂閱報紙 / 與我們聯繫

228七十七周年 首都華府地區紀念音樂會


台灣學校師生演唱《路》

【本報記者陳如媜華府報導/攝影】

228慘案發生至今七十七年,海外台灣人不曾忘記這個日子,大華府地區台灣鄉親25日齊聚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舉辦音樂會,與會者並佩戴百合花胸章表達哀思,洪健棣牧師主持祝禱,儀式莊嚴肅穆,以點燭、默禱追思過去、點亮未來,伴隨優美的音樂撫慰心靈,化悲傷為力量。

洪健棣牧師的演講擲地有聲,他沉痛表示,77年來,我們還在等待,等待慘案的真相能夠透明、完全公開的那一天,希望真正的轉型正義能夠早日實現,也期待每一個悲傷的故事、每一滴滴落的眼淚,埋在土裡變成一粒粒種子,發芽、成長、茁壯,結為一顆顆果實。

今年安排的節目與往年不同,特別邀請六位不同年齡、成長背景的年輕世代,以台語、華語、英語發表他們對228的感言,每人限時三分鐘,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多數不約而同表示從小未曾聽過228,都是成長後或來美後才聽聞,可見228在台灣是個多麼禁忌的話題,國民黨政府又是如何的高壓控制台灣人。

駐美代表處鄭榮俊公使以台語致詞,他表示,從小就被嚴禁提到政治,後來北上求學才知道228,才瞭解台灣人過去所遭受的迫害與痛苦,看過「悲情城市」這部電影後,更讓他終生難忘。對台灣人而言,228現在是歷史事件,如今台灣已民主化,台灣的未來應由台灣人自己來決定,現在台灣人也可以自由發表不同的意見,不用怕半夜被抓,言論自由使社會往多元發展,最重要的是,民主社會更有反省的能力,能面對過去、改正錯誤,使錯誤不再發生,讓後代子孫以生活在民主自由的社會為榮。

華府台灣同鄉會長李聖琰以台語發表「50年後的228覺醒」,他也是長大後才知道228,他回顧小時候中國發生64天安門事件,學校曾聲援支持中國民主化,但他卻不知台灣也曾發生過政府在自己的土地屠殺百姓之事,經過這麼多年,不知受害者與政府能達成何種正義?自己直到多年後才瞭解,其實台灣人並不是軟弱,台灣人以自己的方式慢慢改變。今日228對於許多人只是一個小時或幾十秒的反省,但他認為不夠,還需要改變,而政府的態度尤其重要,政府應明確告知人民,228到底發生了甚麼,這不是要引起芋頭與番薯(省籍)之爭,而是要面對歷史,只有瞭解真相,才有和解的可能。

陳慧玲談她「與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共同的228」,她指出,228期間無數的台灣菁英犧牲生命,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也因此而誕生,該會自1980年成立以來,致力於真相調查研究,因為只有真相才能撫平傷痛,創會會長廖述宗教授的座右銘就是「食果仔、拜樹頭」,今日台灣乃228先烈用他們的鮮血所灌溉而來,現代年輕人擁有民主的DNA,應該繼續往前走。

台灣學校校長唐伯寓(David Tang)以英語發聲,他是1.5代台美人,幼時在台灣不曾聽過228,直到來美才在台灣學校學到這段歷史,詢問長輩也得不到答案,他很慶幸當年許多人無辜枉死的亂世中,他的家庭得以倖存。他也發現保存與流傳記憶的重要,決心要致力保存這段歷史,為後代留下真相,他也認為未來要往前看,誓言不管多麼困難,也要宣揚民主、公義和人權,唯有勇氣方能對抗過去、撫平傷痕。

華府FAPA會長黃凱峰以台語介紹個人228故事,他坦承「不怕大家笑話」,自己是在馬祖當完兵,來美念書後才第一次聽到228,才知道228被政府長期掩蓋,從此對國民黨徹底失望,他也教導兒女,後來女兒還以228為寫作題材,並訪談親身經歷228的90多歲當事人。他指出,德國和南非都曾成立真相調查追求轉型正義,台灣當然也能,只有將轉型正義做好做滿,才能讓這一代和下一代瞭解真相,最後他並呼籲「愛、和平與希望音樂會」能夠繼續辦下去。

唯一從小就知道228的年輕講者是位「美國人」,她是台灣學校家長會會長Jean Han(黃真),出生於美國德州,能說一口流利的台語和英語,她父親是教授協會前會長黃界清,從小就教她講台灣話,教她認識台灣。她自己也同樣教導子女,她認為這對於像她這樣的第二代、或像她子女一樣的第三代非常重要,因為我們永遠都是台灣人。

五段短講當中,穿插精采的音樂表演,包括二胡與鋼琴合奏、華府台灣合唱團演唱、教會手鐘演奏、台灣學校合唱和教會聖歌隊演唱,最後大合唱《伊是咱的寶貝》,全場氣氛也達到最高潮。

 

 

 

 

 

 

 

 



報紙版